寒門難再出貴子?

2024-02-07 4 [ 議論文 ]

最近,一位媽媽在網上發帖表達自己的委屈:“寒門真的不能出貴子?該如何投資孩子的教育?”她在帖子中說,學校調研考就要到了,女兒居然對她說:“媽,如果你肯花錢,肯在我的教育上投資,我現在怎麼可能比樂樂、小娜差那麼遠?”這位媽媽聽後很傷心:“我們家雖說不是富貴家庭,但是從小到大,也儘量給女兒好的生活……那窮人家的孩子豈不是要天天罵父母了?”

“改變孩子的未來!”這是各類教育輔導機構打出的廣告語,但是這筆費用並不輕鬆。語數外中任意一科,每月學費約為1000元。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文東茅稱,西部一個省的統計顯示,2013年,該省考生中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文科差4分,理科差39分,貧困家庭的學生上重點大學的比例在下降。

無獨有偶

美國有超過2600所大學,其中1800多所都是私立的,其中不乏世界名校。美國大學招生,尤其是這1800多所私立學校,對於給校方提供大力捐款或者名人校友子女都有一定比例的名額預留。

觀點碰撞

正方:寒門難出貴子

語文老師林曉紅:在家訪中可以發現,家境清貧的學生家裡,除了課本,幾乎沒有什麼課外書籍,孩子閱讀面比較窄。他們的父母通常因忙於生計,對孩子的教育僅限於吃飽穿暖,對孩子的學習鮮有問津。高考的題目對於農村的孩子不利,比如考試中出現的一些網路語言,農村的孩子可能沒接觸過。“寒門學子”大多資訊面狹隘,而且社會關係匱乏,不利於他們的發展。

校長祝正洲:透過我多年的觀察,家庭經濟情況好的孩子,學習成績確實相對好一些。在學校裡,大家都平等地享受教育資源。但是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好,就可以利用週末、寒暑假的時間到培優機構去培訓。時間一長,這類孩子的學習成績,可能比從沒有培訓的孩子要好。另外,家庭經濟情況好的孩子,也會有更多出遊開眼界的機會。這對他們的知識水平來說,也是一種無形的提高。

反方:寒門學子,誰說我們沒有路?

許思源:四年的時間,作為一個寒門子弟,我從一個月工資只有1500元的人奮鬥到如今工資1.2萬元。選擇一門能夠學到技術的專業,掌握一技之長,是我們這些沒有關係、沒有背景的寒門學子的明智之舉。我的一個高中同學,在上海做PHP開發,月工資已經到了1.7萬元,我還有一個大學校友,在北京做IT講師,月工資已經到了1.9萬元,他們和我一樣,也都是來自農村的寒門大學生。成功其實也不難,只要樹立一個目標,不需要你是一個很有背景的人,你只要像老黃牛一樣,每天哪怕做一點點,往目標前進一點點,你就會成功。可是成功又很難,因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很少人能夠堅持下來,在堅持的過程中,很多人都選擇了放棄。

達人觀點

孫維金:人“貴不貴”,不應以是否能考上重點大學來論。現實確實存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就業機會不公平的問題,國家和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加大對鄉鎮的扶持力度,公務員考試公開透明化等,這些不公平的問題在逐漸改變。不能因為現實存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的問題就不讀書,不學習。學習要講究方法,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多讀書,多看新聞,避免死讀書。孩子的學習觀念要改變,老師的教學觀念也要改變,不能說農村教師的水平是孩子學不好的唯一原因。現實存在的種種問題要以平常心對待,對“寒門難出貴子”這種說法反應過於強烈,是心態浮躁的表現。公平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可能完全公平,但是可以透過努力逐漸去改變。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小小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