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二胡

2024-02-07 2 [ 散文 ]

若說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蒙古草原是馬頭琴的搖籃,大風起兮塵飛揚的黃土高坡是安塞腰鼓的世界,那小橋流水繞人家的江南便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場。

二胡,一箇中國民間的精靈。它如江南一樣,長弓拉出的每一個音符都那麼詩意和綿長。

第一次聽的二胡曲是《二泉映月》。那時爸爸很喜歡聽中國樂曲,總是買許多影碟來聽,於是我便有幸認識了這支曲子。我痴痴地聽著,心裡溢位一種哀傷,一種纏綿。從此,我看見別人家的二胡時,總覺得似有悠悠的泉水在二絃之間潺潺地流淌著。

當時並不知道這首曲子,後來才從爸爸口中得志,這就是著名的《二泉映月》,是一個盲藝人華彥鈞所作,人稱瞎子阿炳。之後我又聽了許多曲,比如《賽馬》《空山鳥語》,但是都沒有很深的感覺。因此我總是固執地認為《二泉映月》是最好的,是最自然、和諧、動人的曲子,是最偉大的、永不凋零的音樂之花。

當二胡遇上阿炳時,它就得到了發展。這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以更動人的姿態站在藝術舞臺上。

雖然我也喜歡流行音樂,甚至是震撼人心的搖滾樂,但我對《二泉映月》的喜愛也絲毫不減。在煩惱時,聽聽它,長弓與兩弦會描繪出猿聲啼白的楓岸,描繪出輕紗籠月、寒浪飛瀉,可以用心靈感受到天與地的同和、血和淚的交融……這時的心是最寧靜的。

儘管作這支曲子的人早已遠離我們,但從他身上淌出了一道清泉,帶著不朽的文化藝術,流向全中國。

諾大的中國有許多文化藝術,但二胡——這江南的精靈是我最崇拜與喜愛的。

至今,我還浸潤在二胡詩意的音符中,徜徉在二泉月下的溪流中。

二胡,的二胡……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