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恩施抗戰故事》讀後感】
讀了《恩施抗戰故事》後,對我啟發很大,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隨湖北省政府西遷恩施,恩施自然融入了中華民族主體的歷史程序。團結抗戰、救亡圖存、保衛家園、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許許多多英雄人物譜寫了一曲曲清江壯歌。
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日一拉開,中國共產黨就擔負氣領導全民族進行抗日救亡鬥爭的歷史重任。抗戰期間,省政府西遷恩施,山城便成為中共在湖北領導抗日救亡的中心,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在恩施掀起。
當我讀了《恩施抗戰故事》後,無數先烈的事蹟在我腦海中迴盪。著名的抗日將領葉挺,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皖南事變後,曾囚禁恩施,他沒有倒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搶下,而是被囚禁在自己的監獄裡,面對特務的威脅,他不曾屈服;何功偉烈士含笑刑場,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這片他熱愛的土地;劉慧馨烈士血灑荒郊,她是多麼希望能看到勝利的那一天;還有無數的沒有留下姓名的英雄們,是他們血灑戰場,為自由和民主灑下一點一滴令人可歌可泣的感人。
正是有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他們用自己短暫而偉大的一生,換來了如今繁榮而美麗的恩施。
今天的恩施令人神往,強大的中國令人羨慕。相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正確的思想指引方向,十三億中華兒女同心同德、艱苦奮鬥,我們成為世界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祖國前程必定如詩如畫,更加美好。
讓我們懷著希望同行,載著夢想飛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我一定為恩施的明天,為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學習,沿著先烈的足跡,貢獻自己微薄之力。
【篇二:《恩施故事》讀後感】
恩施,提起它就會令人耳目一新,也許人們不曾瞭解,也不曾認識過它。因此,就讓我們今天帶著濃厚的興趣,懷著好奇的心情去閱讀這本《恩施抗戰故事》吧!瞭解恩施這塊神奇浪漫的土地,它曾經的風雲際會以及年輕兒女的絕代風華。
這本書主要講了:抗戰爆發後,日寇攻佔武漢,湖北省政府被迫遷往宜昌。不久,宜昌又面臨淪陷,省政府便轉遷到恩施。恩施地處偏遠,交通閉塞,古稱“蠻夷之地”,歷來落後於中原主體文化,遊離於中原主體歷史程序。而這一切在一九三八年省政府遷往恩施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於是,恩施的歷史由此開始改寫。
隨著省政府的遷入,省內的學校真是人文薈萃,群賢畢至;加上國共合作,抗日運動風起雲湧。抗日的吶喊,救亡的呼號……匯成了一曲曲雄渾的歌聲,餘音繞樑,今猶在耳;何功偉、葉挺、劉惠馨的堅貞不屈,長空激戰的硝煙冉冉升起……組成一幅幅動人心絃的畫卷。
恩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撩開了自己的神秘;第一次敞開自己博大的胸懷;第一次主動融入中華民族主體歷史的程序,這是恩施一段讓人可歌可泣的歷史。
如今,恩施的文化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文精神得到極大的開啟。恩施,山川秀麗,民風淳樸,擁抱各方人傑,吸納多彩文化。恩施的《龍船調》唱響了湖北,響徹神州大地,震撼了維也納金色大廳。
抱著對家鄉的無限崇拜我讀完了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何功偉、劉惠馨那種不屈不撓的毅力。它使我體會到中華兒女那種寧死不屈,浴血奮戰的精神,它們讓我感動。今天,在那麼多人的努力下,我們終於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我深刻的感受到這種生活的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雖然不需要為了祖國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的生命,但作為當今快速發展的中國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我們有義務,有責任來完善,豐富自己。為偉大的祖國做貢獻。
【篇三:《恩施抗戰故事》讀後感作文】
在湖北的西南部,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他是中國三大後花園之一,這就是我的家鄉—恩施。
聽老人們說,過去的恩施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山城,街道狹窄、坑坑窪窪、常年積水;房子破舊不堪;對外交通不便,出門就是黃土地,山裡的土特產運不出去,老百姓生活困難;工廠排放的汙水把清江河變得汙濁不堪。
我看到的恩施,街道已經變成黑油油的寬敞的水泥路;道路兩旁的房屋是一幢幢高樓大廈;清江河水清澈見底,河裡的魚兒游來游去,相互嬉戲,尤其是夜晚的清水走廊在沿岸燈光的照映下,變得更加美麗襲人,散步老人們的談笑聲,乘涼孩童的嬉戲聲,在空中久久的迴盪;水運、航空、高速公路三維一體的立體交通,源源不斷的把山裡的土特產運到遠方,甚至運出國門。
讀《恩施抗戰故事》後,我才知道,抗日戰爭爆發後湖北省政府西遷恩施,曾遭受日本軍國主義飛機狂轟亂炸。回看過去,是當年的人,是當年烈士們的流血犧牲,換來了今天的富饒美麗。
愛國將領、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面對日本鬼子的軍刀,他從容地指揮新四軍戰士,奮勇殺敵。皖南事變後,囚禁在恩施的他,面對特務的威脅,他沒有屈服過。他的“三拒”精神和關心老百姓的事蹟,給恩施人民留下了一份真情愜意。
一首“少小曾懷國難憂,長城誓雪萬民仇。忠貞哪惜頭顱擲,含笑刑場典範留”的詩句,真實的寫照和讚揚了何功偉烈士短暫而偉大的一生。我曾經默默地站在烈士的墓碑前對他說:“您為我們留下的是財富,恩施人民不會忘記您。”
如今的清江,如今的恩施,是無數英雄譜寫成的一首清江壯歌;餘音繞樑今猶在,是他們愛國愛民的精神,匯成了一條永不間斷、永不幹涸的河流。一幅瑰麗的畫卷,憾人心魄。
未來屬於我們這一代,祖國要靠我們這輩人去建設。作為中學生我們要牢記這段歷史,沿著先輩的足跡,把他們未盡的事業發揚光大,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篇四:《恩施抗戰故事》讀後感】
假日裡,我讀了《恩施抗戰故事》一書,原是想用它來打發實間的,卻不想讀了之後被它深深的吸引並有所感悟。
這本書講述了我的家鄉——恩施,在抗戰時期一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我最難忘的是何功偉和劉惠馨的英雄事蹟。當我讀到他們在監獄的生活:“穀倉閉得死死的,裡面不透一絲光亮。看守每餐送進去一碗鹽水,一碗糙米飯,連最起碼的一天一次‘放風’和‘倒尿桶’的慣例都被取消了。”可他們的敵人的態度卻是:“共產黨人是不會向敵人屈服的!”讀到這裡,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靜。
何功偉和劉惠馨一生從事革命工作,不畏死亡,就算被叛徒出賣,在反動派的威逼利誘下,仍然一言不發,堅守著革命的機密。當反動派認為他們沒有利用價值,要將他們處死的時候,他們昂首挺胸,邁著莊嚴的步子走向刑場。此時,劉惠馨最擔心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孩子,其實她的心裡已然猜到自己的孩子定然性命不保,但她不能在敵人面前表現出一個母親的脆弱。她已然調轉頭去,隨著短促的槍聲,兩位革命壯烈犧牲了。他們多麼偉大!為了黨和革命,寧死不屈。尤其是劉惠馨,要知道,一個母親最掛念的無非是自己的孩子,可她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在敵人的槍下,可想而知,她的心中多麼的痛苦,多麼難過。
然而,作為新生代的我們,無憂無慮地享受著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多幸福,可有些人竟然不懂得珍惜,整天只知道遊手好閒,吃喝玩樂,一點小事都不會做,功課多一點就叫苦連天。最後有些人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做損害國家利益的事。他們又何曾知道,這小小的苦難與革命烈士所承受的苦難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勤奮刻苦的學生,他們不怕吃苦,每天作業寫到深夜,學習成績異常優異。因為他們深知,這美好的一切得來有多麼不易。
所以,我們要刻苦學習,努力進取,長大稱為祖國的棟樑,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
【篇五:《恩施抗戰故事》讀後感】
在無事的,多看看書是有好的。不知不覺就拿起了這本書。
葉挺,字希夷,生於1896年,廣東惠陽人。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四軍軍長。在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的前線的前敵核心指揮官。她英勇善戰,北伐戰爭時他帶領的隊伍被稱為“鐵軍”。但在與國民黨談判時被無理扣押。當他被監禁與恩施時,他的老校友陳誠去拜訪送去貴重禮物被謝絕。陳誠企圖用舒適安逸的生活與親情關係來軟化葉挺,但葉挺根本不吃這一套。他明白表示:凡是國民黨的官,在國內不要,在國外也不要;如果真想讓我打日本,就放我回新四軍。第二次時在生活上“卡脖子”。面對困難,她對孩子們說:“我們有雙手,我們能生活。”在這次監禁期間,他關心相鄰,使鄰居們都解決了困難。
看到這裡,我看出了葉挺是一位不求財富,關心他人的人。在他被監禁的時候沒有說過一句苦,對國民黨的軟化沒有動搖自己的心,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理念。同時,他還總是關心相鄰,替別人著想,讓鄰居們在生活上的困苦都一一解決。
生活中,我們很少能出現他的這種思想,他樸實的生活是多麼的讓人敬佩啊!而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好。沒有戰爭。沒有飢餓。沒有煩惱。可我們為什麼還是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好,自己一點也不滿足。難道現在的我們就是這種享受型的嗎?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他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官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都總是會為自己的目標奮鬥。這樣,我們才會使自己進步,才能夠為今後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現在起,我就一定要在艱苦的環境中鍛鍊自己,要保持一顆堅持的心,使自己更加健康的成長。
看完這個故事,使我深深記住了葉挺,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
【篇六:《恩施抗戰故事》讀後感】
在恩施這塊紅色土地上,傳唱著一首首抗日英雄拋頭顱、灑熱血的壯歌。
面對白色恐怖,開展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於生命不顧,在刑場上臨死不屈,視死如歸,但我記憶猶新的還是葉挺建軍被囚禁恩施時的事。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吧,給你自由……”這首詩是葉挺將軍寫的。的確,葉挺建軍那種赤膽忠心,英勇抗敵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葉挺將軍的一生終於泰山。
葉挺將軍的一生有許多的經歷,但最讓我敬佩的還是葉挺將軍關心鄰里的事。
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並無理扣押新四軍軍長葉挺長達五年,其間在恩施過了兩年多時間的平民生活。1942年12月下旬,葉挺被押送到恩施,先軟禁在城內三義宮38號民亨社東門招待所,後囚禁到城西郊後山灣的一所農舍。葉挺經常教育孩子:“我們本是農家子孫,只要有一雙手,就能夠生活,不勞動的人是吸血鬼、寄生蟲。”葉挺帶著孩子們將農舍附近的五畝多荒地開墾出來,種了玉米、紅苕、蘿蔔、番茄等,還開闢了一塊茶園。葉挺和孩子們依靠自己的雙手餵了五、六頭豬,十多隻羊,十多隻兔子和四十多隻雞鴨,不僅實現了生活自給,而且還有些結存。劉華貴家境貧困,打算做點小生意餬口,但無本錢,葉挺關切的詢問並送去三塊銀元,劉華貴手捧銀元飽含熱淚。鄰居賀香貴的丈夫長期患病,葉挺經常請醫買藥,冬天寒風凜冽,葉挺送去棉衣棉被,幫助他家度過嚴冬。黃國順靠給人放鴨謀生,鴨主嫌賺錢太少,收回了鴨子,正當黃國順走投無路的時候,葉挺買了400只小鴨送給了他。葉挺將軍在恩施兩年多的囚居生活與當地的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國民黨特務押他去重慶的那一天,相鄰們依依不捨地為他送行。為了紀念葉挺將軍,恩施市人民政府於1983年整修了將軍囚居舊址,修建了紀念館,又立了將軍銅像。現在人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這裡瞻仰參觀。
讀了這些葉挺將軍關心愛鄰的事,我的心情十分澎拜,他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的為恩施人們付出,不求回報。葉挺真是一位為人民服務,關心他人的好榜樣。他的一生經歷了許多挫折,但他有樂觀向上的精神。我曾去參觀過葉挺將軍紀念館,當我第一次去的時候,我覺得很驚奇,因為我以前只是聽人講過他的一些事。當我親自來到此地的時候,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當我摸著以前葉挺囚居時住的房子時,我心裡不禁默嘆:“這麼一位好軍人,為什麼這麼不幸呢?”當我參觀完後,寫觀後感的時候,腦子裡浮現的全是葉挺將軍的一些豐功偉績,我又是一陣感嘆:“葉挺你太偉大了!”
葉挺將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你的豐功偉績將永遠被我們傳送,你的英雄事蹟將鞭策我的一生,影響我的一生。
【篇七:《恩施抗戰故事》讀後感】
“清江之水浪滔滔,壯士橫眉歌且嘯,為使人類求解放,拼將熱血灑荒郊。”我們那年輕而優秀的女共產黨員劉惠馨烈士就實踐了這以豪言壯語。劉惠馨烈士年少就發奮讀書,立志救國。再加入中國共產黨侯,她終日在風雨中向農民宣傳抗日救國的革命道理。劉惠馨同志還成功領導了屯堡第七女高的罷課鬥爭,打擊了國民黨分子,震動了恩施。在這之後,她還譜寫了清江壯歌。在劉惠馨被抓期間,無論特務採取何種手段折磨審問劉惠馨,也不能使她屈服。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也不失一箇中國人的本色。
劉惠馨同志使中國的驕傲,人民的驕傲。她那愛國精神使值得我們讚揚,值得我們學習的。她表現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把自己的生命與祖國聯絡在了一起。當特務用劉惠馨的女兒來威脅她時,她忍著自己的孩子的愛,忍著自己心中的痛,堅決不說一個字。看見自己的孩子受傷,哪一個母親不比孩子更痛,更難受。但共產黨員的堅強氣節支撐著她,使她從沒有在敵人面前表現一個母親的脆弱,這需要多大的力量才可以做到的呀!
劉惠馨同志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可今天的我們卻有許多人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往日,我們的國家並不強大,可我們的人民卻不斷努力,不斷學習,在那時,有多少人想上學卻因沒錢而無奈的放棄;而今天的我們呢?條件是多麼的優越,不僅有良好的環境,而且連學費也是國家為我們出,可在這樣好的環境下,也有人不想讀書,淪為社會的敗類。以往的生活與現在的生活能比嗎?那為什麼我們不好好珍惜呢?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用無數革命烈士的生命與鮮血所換來的幸福生活,不要讓這些烈士在天堂為我們嘆息,而要讓他們為我們感到驕傲與自豪。
劉惠馨烈士為了黨的機密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獻出了自己大好的年華,她那不屈的靈魂將永存在我們心中,激勵我們不斷進步。她的鮮血灑在人民的旗幟上,將旗幟染得更為燦爛美麗,我們將舉起它永遠向前,讓中國的旗幟高高飄揚在世界頂峰。那時,無數的心痠痛苦的淚水與悲哀都將被無盡的歡樂所取代。
過去的歷史不能忘記,我們要牢牢記住,我們今日的生活是風雨之後的彩虹,是經歷了無數辛酸與痛苦才換來的,我們要無比珍惜。
【篇八:《恩施抗戰故事》讀後感】
歲月的年輪沉澱了斑駁的痕跡,歷史的記憶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有些記憶,永遠不能忘卻。
“清江之水浪滔滔,壯士橫眉歌且嘯,為使人類求解放,拼將熱血灑荒郊。”在面臨民族危機的緊要關頭,年輕而優秀的共產黨員劉惠馨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征途,以旺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火熱的抗日救國之中。
1939年11月為了工作的需要,她與馬識途同志結婚。1940年11月,劉惠馨臨產,在五峰山山窯灣醫院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小女孩。隨後便參加了抗戰,由於叛徒的告密,劉惠馨於1941年1月20日被捕,捕前,劉惠馨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安危,而是黨的機密,她從容地燒燬了所有的機密檔案,特務進屋搜捕劉惠馨時,只見她安詳地抱著孩子坐在床沿上。在監獄裡敵人採取了種種手段折磨審問她,她始終一字不吐,用鄙視的眼光瞪了這個可恥叛徒給敵人以輕蔑的冷笑。
我的眼眶溼潤,將手中的筆狠狠一捏,心中充滿了對敵人的憎恨,屋內的空氣顯得很沉重。我此時此刻顯得很渺小,無法用語言表達我心中的憤怒,無法用淚水洗掉那一份悲痛,只有期待,只有祈禱┄┄
但是,更可惡的是敵人用劉惠馨的孩子來威脅她,企圖用母女之情來迫使她屈服。他們把她關在陰暗潮溼的房子裡,屋裡只有一張床和一個凳子。時至寒冬,冰冷的地上只有一堆亂草,劉惠馨用自己身上僅有的一件破舊的長袍給孩子作為冬衣,她聽見孩子的哭聲,拉開她那帶血的衣服,把乾癟的乳頭塞進小女兒的嘴裡。最後敵人還是將她的孩子奪了過去。
母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是至真至純的,因為她沒有任何利祿之心參雜其間,劉惠馨愛她的孩子,她多麼想孩子能活下去,她多麼想抱著孩子痛苦一場,然而共產黨員的堅強氣節支撐著她,她不能在敵人面前表現出母親的脆弱,她毅然調轉頭去,高昂著頭,任憑呼嘯的寒風吹打她的短髮。短促的槍聲劃破了陰沉的天空,劉惠馨永遠躺倒在鄂西大山的懷抱裡┄┄
合上書,我流瀉下一時的感受,為了光輝壯麗的未來,讓我們做高山的攀登者,去飽覽險峰的雄姿;讓我們做浪尖的弄潮者,去領略大海的氣魄;讓我們做時代的音符,去奏響祖國激昂時代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