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讀《ABC謀殺案》感】
人與人的邂逅充滿著神奇,但卻在機緣巧合的背後也有暗藏殺機的一面。而財富的聚集,情感的糾結,往往成為犯罪的導火索。犯罪之後,當我們叩問心靈,述說人性時,究竟幾是真假?我們不得而知。
繼讀罷偵探福爾摩斯的機智與冷靜之後,這個暑假,我又拜讀了有推理界小說女王之稱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大作《ABC謀殺案》。
故事講的是一個富家公子因仰慕哥哥的鉅額財產,而謀劃了一起連殺三人的連續殺人案。其間,他已殺死前兩個受害人為障眼法,最後使他的哥哥斃命,又嫁禍給一個有癲癇病的退役軍人。而在偵探波洛受委託期間,這個富家公子將三個受害人的親屬全部集結起來,意圖擺脫罪責。但最終,由於波洛弄清楚了殺人動機後,破解了此案。被嫁禍的洗清了罪責,而真正的犯人被繩之以法。
讀罷此書,在驚歎波洛的驚世推理才能之餘,不禁感嘆人性的真面目。
慾望,人的慾望最為可怕,它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心靈中最惻隱的一面,使人心狠手辣,;它可以吞噬一個人心中最柔軟的稱之為良心的地方,使人變得可怕,唯利是圖,整日為了私利勾心鬥角,不惜犯罪。文中的富家公子,弟弟克拉克因為覬覦哥哥的財富,而不惜逆法律之大不韙而為之。同樣的,也為了哥哥卡斯特的財富,秘書格雷小姐百般親近兄弟兩人,妄圖分到一杯羹。但弟弟把哥哥殺了,可弟弟又入了獄,到頭來她人財兩空,白白消耗了青春。當然在這部作品中,亦不乏流露出人性光輝的典型。這使本來一片死寂,滿是心計的小說中添了一抹亮色。正如文中唐納德對受害人瑪麗深沉的愛,以及她死後,他對她沒日沒夜的思念,不過是因為一個“情”字。也正因為他的深情,使他枯木逢春——受害人的姐姐梅甘最終與他攜手嚮明天。當然也少不了“我”與波羅的深厚的情誼。著點點滴滴,讓人心頭一暖,竟忘卻了謀殺案的痛。
我國古代沿襲下來的思想“人性本善”使我們學會了寬容他人。而歐洲的人性本惡論,卻可以使人約束自己的行為,加強自身的修養。
人性,它到底善惡與否?它如同一個百變女郎,時時變幻著她的妝容,讓人分辨不出幾時才是她的真面目。尤其是當慾望與她共墜愛河後,便如同進入了萬丈深淵,無法自拔。
所以,縱使身陷你爭我奪的錢全世界,也要堅信:便永遠會有一抹人性的曙光。
【篇二:讀《ABC》謀殺案有感】
開學初,為了讓我休息了一個暑假的腦細胞再次活躍起來,我就去圖書館借了一本阿加莎·克里斯丁的推理小說《ABC謀殺案》,因為我曾經在另一部小說中看見作者引用這篇小說的推理原理和思考方法,所以我這次自己來真正領略原著的魅力和縝密的思維。
這個故事是從一個代號為ABC的瘋子給波羅偵探的一封挑戰信開始的,他在信中傲慢而自信的說,在本月27號在一個以字母A開頭的城鎮發生一件罪案,至於是什麼案件沒有說明。當時的波羅偵探透過經驗和直覺判斷這並不僅僅是一個瘋子的挑釁,但是對此也無能為力。果然,在兇手承諾的時間上發生了一起謀殺案,此時蘇格蘭場才開始嚴肅的對待這件事。同樣,一段時間後,ABC的信如約而至,承諾在一個以字母B開頭的城鎮殺掉一個姓氏和名字均以B開頭的人,兇案又一次發生了,事已至此,被害人已經上升到兩人,但是對於兇手仍然毫無頭緒,包括他那奇怪的殺人理由。到了第三個城鎮,以C字母為首,又發生了兇案。
此時幾乎所有人都認定這個三個案子必然有著關聯,而且兇手是同一人,但是無論怎樣尋找,這三個生活環境不同,學歷不同,地位不同的三人之間找不到任何交集,唯一的相同點就是三人的名字字母是以ABC順序排列的。到底兇手發動這場屠殺的目的是什麼?心理是怎樣?都沒有弄清楚。為什麼會有這麼濃烈的字母情結?或者是這個瘋子極度自卑而產生的想吸引眾人眼光的扭曲心理?這隻能證明他是個愛殺人的變態的瘋子,他如果只是想吸引注意力,大可以把信寄到蘇格蘭場而非波羅偵探這裡,抑或是,兇手與波羅偵探有舊仇,藉此來打擊波羅的名聲?等等猜測。但是,在第四個兇案發生的前夕,一個由長筒襪聯絡起來的線索將兇手直指向一個癲癇病患者,他由於病痛而經常間歇性失憶,而他的名字首字母連起來,剛好就是ABC。而隨即發生的兇案又在他所住的旅館裡找到了兇器。貌似真相已經揭開,而且就連他本人都對此事供認不諱,認為可能是自己在無意識狀態下做出了這些案件,但是在第四件案件中,兇手殺的人並不是以字母D開頭的人,忽然這種字母情結消失了,但是被人解釋為因為光線昏暗而殺錯了人,但是,整個案件的犯罪心理依然無法解釋,那種傲慢和自信,不是ABC那種膽小怕事的人能做的出來的。所以經過縝密的推理,這三個案件的聯絡僅僅就是表面上的那個字母關係,所有的案件都是為了掩蓋第三個案件,那個有錢的爵士被殺,財產被弟弟繼承的案件,當四個案件同時發生時,人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案件的聯絡上,認為必定是同一個人和著三個人有著某種聯絡而殺死他們,實際上整個連環殺人案只是為了掩蓋其中的一個,僅僅是為了創造聯絡而發生聯絡,用來掩人耳目的。
由這篇小說可以看出,事物間的相互聯絡是人們總結出來的,而這種看似深奧的相似性很有可能只是表面的,可以讓我們為了考慮整體而忽略了個體的特殊性,侷限了我們的思考方式,而這種歸類等於是強迫性的,而為了滿足這種歸類,我們常常看不到簡單的真相,所以,找不到合適的規律來解釋這種相似性的時候,不如看看每個個體的特殊性,也許這種相似,就是為了淡化這種特殊性的一種手段。
【篇三:ABC謀殺案讀後感作文】
在這個由克莉絲蒂所幻想出來的一個世界裡頭,出現了一名偵探,這個偵探他不像其他的偵探,拿著放大鏡﹑高大﹑帥氣﹑問嫌疑犯案發時你在哪?在做甚麼?他總是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並且是用聊天的方式在跟和案子有關係的人聊天,因為在白羅的觀點中,聊天是最可以從中得到比警察問話更多不一樣的答案,就有如很多女生常常圍在一起談談天﹑聊聊八卦,在放鬆的情況下總是可以回想的比較多?在這個她所創造出來的偵探世界中,你不會感受太多的血腥,你感受到的卻是一大堆的不可能,為甚麼兇手會是他?怎麼可能會是這樣?這根本不可能,不過想信我,當你看完她的作品之後,你會發現她寫的都是有可能發生在現實的事,這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只要好好的用腦,所有事都有可能?
不管是在現實,還是在幻想的世界中,朋友很重要,地位也重要,名聲更重要?因為有朋友你才能知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地位你做很多事都暢通無阻,有名聲別人才會告訴你他心中真正的想法;這是有朋友跟有地位都到達不了的,有朋友?地位可是沒名聲,能像你頃訴心中真正想法的只有朋友,其他人是不會隨便告訴你這個只有一面之緣的人,但你有名聲地位有無都不是很重要?像白羅,大家都知道名偵探赫丘勒。白羅的名聲是這麼的響亮,所以當他再辦案時,他問甚麼,大家幾乎就把真相跟他說,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常常以特殊的問話方式來問人,但重點是大家都知道他是赫赫有名的偵探,所以信任他,大家深信只要把真相告訴他,案件就會解除了?
但也是有些案件白羅解出來了,可是沒證據,此時他就會做利害的偵探才會做的事,那就是?捏造證據?雖然這件是有點像是小人的做法,但當有人做賊心虛就會招供了?而且在我看過的偵探系列中,幾乎所有偵探都會使用捏造證據這種手法,所以在我看來,兇手犯案時用的手法就已經這麼的五花八門了,那;甚麼偵探就不能用一點小計謀呢?或許在所有的偵探中,白羅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甚麼案件他都解的出來,畢竟人不是萬能的,我相信沒有人甚麼都知道,所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地球這麼大,一定會有知道的人?
在這次的謀殺案主要是在於遺產爭奪,雖然這種事常常發生在現實,也是最讓人心痛的,最能讓親人或朋友產生決裂的東西,就是“錢”,為了錢任何事情都做的出來?古人有云:“有錢能使鬼推墨?”我想信不只是鬼,人也是一樣的,不管你平常是多麼的好,多麼的守法,在你沒錢沒路可走的時候的時候都會去搶銀行,會去殺人,會去賣毒品,甚至出賣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