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2024-02-07 5 [ 讀後感 ]

【篇一:《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_1200字】

早就聽說這本書了,而它帶給我的則是眾多的疑問:100多年前的一本小冊子何以流傳至今?何以為各界人士關所注?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閱讀了《致加西亞的信》一書。本書介紹的是美西戰爭時期一個送信者的傳奇故事,借用送信者的英雄事蹟闡述了——企業與個人發展雙贏的真諦,上百年的廣泛流傳和超過8億冊的全球銷量佐證了這一經久不衰的成功模式。

讀完這本小冊子後,心中的疑慮可以說是慢慢地消失了。文中最讓我敬佩的就是書中的主人公羅文——一個送信者,之所以敬佩他,就是因為他具有忠誠、自信、責任心和主動性等優秀品格,他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造就了自己的英雄事蹟,成為無數的政府、軍隊、企業及其他各種社會機構夢寐以求的標誌化人才。正如本書作者所言:“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漫長過程。”

中國從古至今,就講究“為臣者忠”的思想,而在當今社會中,這種思想似乎正被我們這些現代人所遺忘。不斷的要求更好的物質生活,不斷的去嘗試薪水或報酬較高的行業,頻繁的跳槽,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雖說人往高處走,但也不可如此。在我看來,要想領導重用,除了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外,也要有對工作的忠誠,透過忠誠、敬業的工作,從而得到領導者對你的信任,被單位重用。就像書中主人公羅文一樣,懷著對自己國家和軍隊的無比忠誠去做送信之事,歷盡艱辛而不改初“忠”,才最終完成任務。所以忠誠也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以忠而專,以專而精,精才才能有所做為。

責任心對工作的重要,是眾所周知的。本書主人公——羅文,在送信的過程中,不知經歷了多少危險,可他最終堅持了下來,不僅如此,他送去的信也並沒有絲毫的損傷。為什麼呢?因為他在送信之前,做了一個動作,“羅文,拿了信,用油紙包裝好、打封、放在胸口藏好”,從這些細小的動作中可以看得出,他做這件看似簡單事情時的責任心,正因為如此,他才得以漂亮的完成這次任務。而在我們的現代社會,有責任心的人,似乎變得越來越少了。“madeinchina”的標示在國際商品交易中似乎成了廉價、劣質的代名詞,這種現象在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我國在生產製造各個環節工作質量之亂,反映出了產品生產者缺乏責任心的問題。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面對類似問題,應以羅文為榜樣,把工作任務是同於生命一樣重要,並細緻、認真地完成它。

透過看羅文,不禁讓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是啊,責任心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更有它重要的意義,只有有責任心的教師,才能盡心盡力地去愛護自己的學生,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孜孜不倦地去工作,同時,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擁有了忠誠、自信、責任心和主動性等優秀品格,才稱得上是一位好教師,才是一個讓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教師,讓我們共同努力,做一個像羅文那樣具有優秀品質的人,無愧與人類工程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篇二:《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有一本風靡全世界的書,它的名字就叫做《致加西亞的信》。這雖然是一本小書,但它談到的忠誠被全世界的人所關注,

在一切有關古巴的事件中,有一個人最讓我忘不了。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絡。加西亞在古巴叢林的山裡——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所以無法帶信給他。然而,美國總統必須儘快地獲得他的合作。怎麼辦呢?有人對總統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們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關於那個名叫羅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裝進一個油紙袋裡,封好,吊在胸口,3個星期之後,徒步走過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加西亞——這些細節都不是我想說明的。我要強調的重點是:美國總統把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而羅文接過信之後,並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像他這種人,我們應該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學裡。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

加西亞將軍已不在人間,但現在還有其他的加西亞。凡是需要眾多人手的企業經營者,有時候都會因一般人無法或不願專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驚。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度,似乎已經變成常態;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誘地叫屬下幫忙,否則,沒有人能把事情辦成。在每個商店和工廠,都有一個持續的整頓過程。單位負責人經常送走那些顯然無法對單位有所貢獻的員工,同時也吸收新的進來。不論業務怎麼忙碌,這種整頓一直在進行著。只有當單位不景氣,就業機會不多,整頓才會出現較佳的成績——那些不能勝任、沒有才能的人,才會被留下來。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個領導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職員——那些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單位領導是否在辦公室都會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夠把信交給加西亞的人。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裡,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達到。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僱,也永遠不必為了要求加薪而罷工。文明,就是為了焦心地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長遠過程。這種人不論要求任何事物都會獲得。他在每個城市、村莊,鄉鎮,以及每個辦公室、商店、工廠,都會受到歡迎。

世界上極需這種人才,這種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對於管理者來說,《致加西亞的信》能夠給自己的團隊一些重要的啟示。從內容上看起來,這是一本勸告員工如何敬業和勤奮工作的書籍,然而一個世紀以來,卻在更為廣泛的領域被人們所應用。

當整個世界都在談論著“變化、創新、實惠”等等時髦的概念時,重提“忠誠、敬業、服從、信用”之類的話題未免過於陳舊。然而,我們卻又無法迴避。員工的忠誠、敬業、道德風險無時無刻不在困擾著企業的老闆和公司管理者們。我們所面臨的變化也帶走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包括那些經濟騰飛所依賴的基本的商業精神——信用、勤奮和敬業。

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年輕人以頻繁跳槽為能事,以善於投機取巧為榮耀。老闆一轉身就懈怠下來,沒有監督就沒有動力。工作時推諉塞責,不思反省,卻以種種藉口來遮掩自己缺乏對工作的責任心。懶散、消極、懷疑、抱怨……種種職業病如同瘟疫一樣在各企業、政府機關、學校中蔓延,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都無法徹底根除。

在現實生活中,到處都可看到有才華的窮人。試想,一個年輕人,如果只有才華,沒有責任心,缺乏獨立創業的勇氣,敬業精神,而且不願自我反省,養成一種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評的惡習,只能在被迫和監督的情況下才能工作,根本無法獨立地自發做任何事,這種人能成為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嗎?這種人在單位能得到提升和重用嗎?因為在他看來,敬業是老闆剝削員工的手段,忠誠是管理者愚弄下屬的工具,他在精神上與公司格格不入,他也無法真正從公司裡受益。

有關如何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有關送信人羅文,有關《致加西亞的一封信》這本書,在全世界已廣為流傳。“送信”變成了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東西,變成了一種忠於職守,一種承諾,一種敬業、服從、忠誠和榮譽的象徵。忠誠和敬業並不僅僅有益於公司和老闆,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自己,是整個社會。一種職業的責任感和對事業高度的忠誠一旦養成,會讓你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這種人永遠會被老闆所看重,永遠不會失業,而哪些懶惰的終日抱怨和四處誹謗的人,即使獨立創業,為自己做事也會因為無法改變這些惡習而獲得成功。看完以後,我想只要是個有心的人,都應該知道,要想幹一件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應該一步一步的去走,沒有什麼捷徑。

【篇三:《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作文】

佛曰: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我說:一書一視窗,一書一世界。

人類最寶貴的東西是書籍,書是連線世界的視窗。讀書,是一種從感觀到心靈的高度享受,使心胸歸於寧靜淡泊,使生命超然於物外。孜孜以求,書讀百遍始通神;日積月累,學貫中西悟人生。

剛拿到這本書時,便被這書封面上的介紹給吸引住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暢銷圖書第六名”、美國前總統對它的評價“這本書太驚人了,它說明了一切”、沃爾瑪、大眾、寶潔、豐田、中石油等眾多世界500強企業首選員工讀物…。我在想,究竟是什麼內容使這本書充滿了魅力呢?一看之下,《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中講述的是:19世紀末美西戰爭爆發後,美軍急需與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絡,可是加西亞此時正隱藏在古巴遼闊的崇山峻嶺中,沒有具體地址,也沒有聯絡方式,根本很難找到。此時有人向總統推薦了羅文,他接受了命令,沒有任何推諉,隻身長途跋涉,穿越了沖沖艱險,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勝利的完成了任務。故事很簡單,但是它給我心靈的震感確實空前和巨大的。毫無疑問,羅文之所以讓人銘記,並不是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他崇高的品德,忠於上級的託付,迅速行動,全力以赴,不怕困難用於生理的精神,這就是“羅文”精神的精髓所在。

有志者,事竟成,羅文正是透過他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也正像許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頭苦幹的領導人和員工一樣,他們的敬業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公司事業的進步。企業需要能“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那些積極主動,堅忍不拔,積極和堅決完成任務的人,那些值得信賴,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並不一定要像羅文一樣具備軍事知識,但一定要具備羅文一樣的道德品質,這些道德品質正是國家,企業和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羅文般的敬業精神應該作為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敬業標準,對於工作任務不計得失,不怕困難,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積極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它倡導了這種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現在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滿意,所謂的“這山望著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時,才發覺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個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收穫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為什麼說“收穫”而沒用“收入”因為“收入”僅僅是“收穫”當中的一部分,正如書中所說:“不要為薪水而工作,因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僱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這段話對我的心靈有很大的觸動,在當今這個快餐時代,人們越來越急功近利,而忽視了一份工作對於人內在品質和素養的深遠影響。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書中還提到了一種觀點:“每天多做一點”。現在很多人工作時往往是抱著應付的態度,即把老闆或領導規定必須做的事情做完就行了。這樣的話,只會使自己永遠處在被動的局面,換句話說,這樣無法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書中給出了這樣一個例子,艾倫在一個週六的下午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點事情,結果不僅為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為自己帶來了一個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艾倫並不是速記員,他也沒有義務留下來幫那個律師做速記,可他還是留下來幫了律師的忙。他能這麼做,反映出他具有助人為樂的內在品質,正是這種良好的品質,使他獲得了現金收入和更好的職務。每天多做一點,並不會佔用自己太多的時間,卻可以讓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何樂而不為。

當然羅文的優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麥金萊的舉重若輕,瓦格納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奧,里奧等人的團結協作以及雙方的共同價值目標,也同樣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這些優秀的品質和精神都是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一個員工必不可少的。

讀過一本好書,精神得到了一次昇華,願我們將《把信送給加西亞》所體現的精神落實到我們的本職工作中,原則做事,本色做人。

【篇四:《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在人生的書櫃中,仍可以找到這樣一本被奉為經典的書籍——《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揭示了人性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加西亞精神(又叫做加西亞精神)。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美西戰爭中,美國總統透過一個叫羅文的人與反抗軍司令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絡——在根本不知道方位的情況下。故事中最受作者親睞與出彩的地方,便是羅文接受任務後並未問:“他在那裡?”

“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僅僅是聆聽他人的種種教誨,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的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這是作者給我們的忠告與啟示。

這本書並非僅僅適用於管理,實際上其中的核心理念貫穿生活的每一個部分。充分的體現了書籍的生活的影響。一個人可以從書籍中獲得難以想象的財富,隨著持之以恆的發展,這份財富也會積澱。當書籍完全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時,人生也會因此大放光彩。堅持不懈,也正是《致加西亞的信》中一個很樸素卻很實用的理念。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浮躁漸漸在人性中佔據上風,這個時候正是需要加西亞精神。

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在不同的文章裡甚至是老師的講課裡都會出現。那麼什麼樣的態度是加西亞精神所提倡的呢?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古的責任傳承在現代依然有用。唯有有責任心的人才能有所承擔。一個人如果不能對自己負責

【篇七:《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讀一本好書,精神就會得到一次昇華。當我讀到這部書的時候,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一點,書是我們的精神食糧。《致加西亞的信》是一本聲名遠播,流傳已久的勵志類書籍。書中講述的故事是發生在1898年美西戰爭期間,當美國總統將那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到羅文中蔚手中,並命令他去完成任務。羅文中蔚在根本無法預知環境惡劣程度的情況下,義無反顧地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使命,把這封決定戰爭命運的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簡單的故事百年後何以能流傳於世,並且被各企、事業、機關單位做為培訓員工的重要教材,因為這部書中所講的故事不知單純是“送信”,它已成為人們敬業、忠誠、主動和榮譽的象徵,它傳達的理念影響力足以超越任何理論說教。這種敬業、忠誠、勤奮精神是人性中光輝的一面,同時向世人揭示了成功的真理。

羅文是“忠誠”的楷模,“敬業”的模範,“勤奮”的榜樣,“自信”的標杆。這種優良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管理者強加的,而要靠自己去自覺地磨練和養成。羅文中慰在接到命令後,他沒有問“加西亞將軍在哪裡?”而是無條件地服從命令。他認為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在當今社會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有多少人常常善於投機取巧為榮譽,沒有監督就沒有工作,在領導不注意的情況下,工作中就會出現懶散、消極,常常以懷疑、抱怨的心態工作,與羅文相比,我們身體上所缺乏的是堅定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心。因此,我相信,只有那些不需要別人在旁監督、行事堅毅而誠實的人,才能真正成為企業的棟樑之才,最終走向成功。羅文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並不在於他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於他有著優秀的品質:忠誠、勇敢、堅毅,正是他的這種優秀的品質,使他出類撥萃,創造出戰爭史上的奇蹟,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

看過這部書會發現,在許多時候,許多情況下,簡單與複雜、區域性與全部、平凡與崇高,竟是如此的接近。我們不訪做個思考,在當今經濟社會,我們應該做哪種人?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事業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做我們應該做的事,讓我們也成為企業中的“送信人”,做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人。世界上很少有報酬豐富卻不需要承但任何責任的便宜事。當責任從前門進來,你卻自後門溜走,你失去的可是伴隨責任而來的機會!對大部分的職位而言,報酬和所承擔的責任有直接的關係。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或自動承但責任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別讓“沒有空”的想法使我們無法完成有助於我們獲得成功的事。

“敬業”這個經濟社會永恆的詞語中,既包含了個人對事業的執著,又有對事業的忠誠。敬業是全心全意地對待工作,是一種人生態度,是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表現。一個人做事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工作精神和態度。如果做事時,感受到的只是束縛和辛苦,不思自省,卻以種種藉口來遮掩自己缺乏責任心,只會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浮淺。常常抱怨工作的人,終其一生,決不會真正成功。成功的人是把別人抱怨的時間都花在了努力工作上,將工作當成人生的樂趣,不只為薪水而工作,常懷感恩的心做好每一件事。

只有投入才有回報,只有忠誠才有信任,只有主動才能有創新。我們每個人都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適應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難,要用創造性的思維去工作,不要成為心理上的奴隸,而以堅定的自信對待自己,對待生活與工作,創新是企業生存之基,創新是企業發展之源,將創新精神溶於企業文化,視為公司的核心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公司員工樹立強烈的責任感,要有一種不滿足現狀的進取精神,敢於創新,在創新中得到昇華,實現人生超越。

勤奮不是三分鐘熱情,而是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勤奮不是天生的,是後天的鍛鍊和努力得來的,有付出總有回報,但是“獎賞僅僅是給那些有用的”絕不停留在原地等著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一切成功都是努力的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如果你真的付出了,可是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那是因為收穫的季節還沒有到來,只有我們以一種持之以恆永不放棄的態度工作,最終我們會等到掛滿枝頭的累累碩果的秋天。

這是一本唯一讓我看到的震憾人心的書,一切成功都是努力的結果,讓我們停止無謂的抱怨,收拾好心情,從頭開始,從現在開始,忠誠於我們要做的每一件事,不斷完美自己,做一個現代的羅文,當今社會,象羅文這樣能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的人是一個企業、一個國家所需要的,我們需要樹立敬業、進取精神,讓我們的員工結合本行業特點,向羅文學習,以羅文為榜樣,行動起來,全心全意完成屬於我們自己的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會更輝煌,才能在如此競爭激烈的行業中永不言敗。

這部書不僅僅說明了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是提倡一種人生哲學。面對困難,是怨天尤人,指責上天對自己的不公,還是發現問題,理清思路,儘量去解決?這部書同時告訴我們:生活是客觀存在的,積極工作,快樂生活的態度卻能伴隨我們一生。樹立人生目標,認真對待每一天,把目標細化到每一天,從身邊小事做起,對事盡力,對人盡心,以飽滿的熱情踏踏實實地工作,無條件並主動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做一個現代式的羅文。

【篇八:《致加西亞的信》讀後感】

《致加西亞的信》這本小冊子內容簡短平實,卻成為了風靡全球、暢銷不衰的勵志經典,在於它倡導了一種偉大的精神:信用、勤奮、敬業,這也是現代社會從業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細細品來,對我們今天取得成功有著很大借鑑意義。

首先,“人無信則不立”。上級命令的結果是下級的堅決服從,背後卻是上級的絕對信任,他們的信任來自於對他品質的肯定也是對他能力的間接認可,是他平素的品行為他“贏”得了這次機會,羅文憑這堅強的意志,歷盡艱險,不負眾望地完成了任務,這正是他的所立之處。“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的,那就不知道他還能做些什麼了,的確,不守誠信能很難為他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生活中誠信能為我們贏得友誼甚至愛情,工作中誠信給我們帶來合作甚至事業上的發展機遇,誠信守用是為人處世的基本素養,也是人際交往的根本。在現代商業社會里,經濟關係複雜,合作競爭無時無刻不在,信用就是一種資源,一筆無形的財富,就能為企業空手套來一大筆定單,輕鬆實現資金高效化、利益最大化,也能贏的老百姓購物認同感,他們花錢買的不光是商品,買的是信譽是放心,有時候還是承諾,終身免費服務等。這都是所謂的“品牌效應”,“靠質量求生存,靠信譽求發展”成為很多企業發展企業文化的另一大主題,信用是一個人、一個企業發展的根本。

其次,“一勤天下無難事”。羅文深知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完成這項使命困難重重,但卻沒有挑三揀四,推諉扯皮什麼,甚至沒有問怎麼把信送給加西亞,這僅僅是職責所在嗎,這更是他忠於職守,敬業愛崗精神的體現,態度已經決定了一切,這是他成功的最大砝碼。對於我們每一位員工,企業的發展也關係自我發展的好壞,我們也不能停留在對企業抱怨上,待遇不好,工作環境太差,得不到領導重視,管理落後等,首先應捫心自問我們對工作的態度,我們是否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呢。我們都是企業的發展環節中的一個元素,我們每個員工的態度和努力關係著整個企業機體的良性運轉,要積極樹立我們的主人翁意識,加強我們的責任心,敬業愛崗,也許我們沒有機會做出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但我們每個人所做的一切都關係著企業的榮譽,甚至關係著企業的生存,一個人的微小工作失誤可能引起整個系統的不穩定,甚至導致整個工程的失敗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應。具體到我們年輕人,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理解接受能力強,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內外環境的不均衡,曾經的豪言壯語顯現得蒼白無力,一味嗟嘆和彷徨,我們是否考慮也象羅文那樣敬業,努力完成本職工作,積累經驗,為自己贏得一個又一個為加西亞送信的機會,逐步完善自己呢,一個人的經歷往往成就一個人的能力,今天的認真與執著就是我們明天騰飛的支點。

的確,一盎司的忠誠等於一磅的智慧,對於一個企業尤為如此。員工的忠誠度責任心可以促進技改技措的實施,節約重複投資,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避免技術流失斷層、甚至培養競爭對手等,還有利於團結一致,在商業競爭立於不敗之地。但我們培養、要求員工的忠誠度,敬業愛崗精神不能僅僅停留在“廠興我榮,廠衰我恥”的口頭宣傳上,也不能只是強化“奉獻高於一切”的精神催眠上,更不能強調一切聽從組織,是命令就要服從上,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是提高效率,而效率就是企業人的物化。市場經濟下奉獻要與索取並舉,我們也要給予其相當的待遇,多傾聽來自基層的聲音,鼓勵其積極性,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等。堅固的堡壘總是最先從內部瓦解的,適當得引入競爭機制,使整個企業的每個細胞活躍起來,整個企業才有生機,以人為本,這也正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能夠給加西亞送信的人,這也是我們企業管理者經營企業應該思考借鑑的地方。

只有湧現更多能給加西亞送信的人,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才更有希望,才能更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也是二戰後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本小冊子中得到啟示,誠信守用、勤奮敬業,做一個現代的羅文。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