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讀後感大全

2024-02-07 5 [ 讀後感 ]

【篇一:讀《繁星春水》有感】

“我們都是自然的嬰童,臥在宇宙的搖籃裡。”

夜色靜悄悄的,輕柔的風悄悄飄過,捲起一片小小的樹葉,飛落水面。空氣中飄散著微帶著一些青草的氣息,花扭動著身軀,發出陣陣清新,那清新彷彿是有生命的,像一條綠色,彎彎曲曲地向上爬動。

翻開書頁,感受冰心筆下的世界,是多麼寧靜安詳,周圍的事物彷彿都沉睡了過去,展開了一個冰心的小世界。冰心像一個靈氣的孩童般,用聰慧的眼光觀看著世界,詩人,母親,青年,在她眼中無不聖潔美好,她像一個天使,帶給每個人慰藉。

書中,沒有連貫的故事也沒有動人的情節,卻記錄了人一生所能發現的所有事物。讀到最後一章,我才發現,冰心寫下的不止是生活的美好,還是一種悲憤和無奈。它所記錄下的是她的幼年回憶,冰心將一匣子的記憶一絲不剩的倒了出來,筆墨當針,縫縫補補,將生命長河的輪迴全部縫了進去。

她是那麼寂寞,卻又如何安詳,無數人去了,無數人來了。小小的段落細碎的囈語,帶來的卻是平靜和安穩。那斷斷續續的聲音猶如在述說一個生命生靈老死的故事。於是,人們像她一樣,低下頭,感受星星的溫暖,春水的盪漾。

深深的夜空中,仍是永恆不變的清新,還是那一條綠色,彎彎曲曲,緩緩爬動。

【篇二:《青銅葵花》讀後感】

青銅葵花講述了在大麥田這片平靜而和諧的地方發生了兩位擁有懵懂童心的少年,他們就是故事的主角——青銅和葵花,葵花是一位從城裡來的孩子,可是她並沒有因為她是城裡孩子就享有特權,她在努力,她在默默地接受著這個陌生的環境和四周陌生的一切,包括爸爸的忽然離去的事實。

可有一點她很幸運,那就是葵花有著一位不論何時何地都會時時刻刻地愛著她,護著她的啞巴哥哥。擁有這樣的一位哥哥,是幾乎所有女孩在童年時都會有的夢想。再說青銅,大麥田裡的一名再也普通不過的男孩,可是一切的一切都被葵花的到來打破了,他變得不再普通,他成為了她的哥哥。他全心全意的寵著、護著、愛著。

可從前他們沒有任何關係。是命運,命運讓他們遇見。並讓青銅一家不惜一切代價收留她。也許,這就是善良的偉大力量。正是因為如此我才對故事中的葵花有了羨慕之情,羨慕她有善良的爸爸、奶奶和她的啞巴哥哥。在大麥地裡成長的孩子總和城裡孩子有些不同,那兒的孩子可以沒有遊戲機,但不能沒有一路相伴的好友;那兒的孩子可以沒有電視看,但不能沒有朋友的陪伴。他們,將學習,將讀書視為一種奢侈的,猶如天方夜譚的夢想。他們,將友誼,將朋友視為不能失去的精神財富。

或許,在他們之間,在青銅和葵花之間有一條無形的紐帶,把他們永遠,永遠地聯在一起。

【篇三:《弟子規》讀後感作文】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再一次讀弟子規的書,使我更加深一步瞭解了《弟子規》的意思。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這本書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怎麼和別人相處,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比如“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樣我們的父母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我已經大概瞭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還不行,我還要努力的去做。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篇四:觀《開學第一課》有感】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節目以各種形式詮釋了中國的傳統美德——孝、愛、禮、強,感人至深,其中對我最有觸動的是孝和愛。

節目的最後一個篇章,講述了一位歌手的故事。十三年前,他是一個知名樂隊的主唱,現在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爸爸。

【篇九:讀《海倫·凱勒傳》有感】

《海倫·凱勒傳》主要講的是一個名叫海倫的聰慧小女孩,正當她體會和享受生命的歡樂時,一場疾病使她墜入了黑暗與寂靜的深淵。

誰會相信一個聾盲啞的人會精通英、法、德等多種國家的語言,併成為一個有著世界性影響的大人物呢?我只能說:海倫·凱勒的一生是一個奇蹟,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蹟,而且是用生命創造出來的偉大奇蹟。

你無法想象,一個年幼的孩子失去了聽覺、視覺和說話的能力後的彷徨與無助。你更無法想象,她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從那個黑暗、寂靜、可怕的深淵裡爬出來。這個過程是那麼的艱辛,但她沒有選擇放棄。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字字吐露出對光明的渴望與熱愛,而作為身體健全的我們又該怎樣珍惜自己的每一天呢?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失明的我想給所有看得見的每一個人一個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像你明天就將永遠失去光明。

【篇十:讀《淘氣包馬小跳》有感】

在今年暑假,我讀完了《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圖書,在書中我感到了馬小跳是一個活潑的孩子,現在,我就給您講講他吧。

馬小跳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孩子,但他卻從不把聰明用在古板的學習上,以至於他學習不好。但他很仗義,很“夠哥們”。他與毛超、唐飛、張達組成了四大金剛,做出了不少有影響力的事。只可惜老師偏心,總是讓學習好的同學頂替他們。

馬小跳有一個同桌冤家,叫路曼,她很霸道,還有一個專門記馬小跳“不表現”的小本子,因此馬小跳經常站辦公室,不過幸好,他有一個能理解他的父母。

看完這冊書,我想到我們班的王寶順,他簡直是一個現實版的馬小跳,他也很聰明,但學習不好。他雖未乾過什麼大事,但也和我、他、唐銘軒、計金朋、楊皓森組成了“小區五兄弟”(我們在一個小區),他也愛搗蛋,因此成了班幹部的“重點監控物件”。更是平均每天都挨訓。現在想起來,他和馬小跳真的十分接近。

言規正傳,我認為馬小跳是快樂的,因為他有三“鐵哥們”。在校內,在班裡,馬小跳是氣憤的,因為有霸道的路曼曼,偏心的泰老師。所以,馬小跳的生活總是半邊歡喜半邊氣憤。

淘氣包馬小跳的故事講完了,你如果有興趣,就來看看這套圖書吧。

【篇十一:讀《海底兩萬裡》有感】

《海底兩萬裡》這本書買來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本想在這個寒假裡匆匆了事,可是剛看到第一章,就已經對它愛不釋手了。

“大海的深處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奧秘呢?”這個問題引發了人們無限的遐想。《海底兩萬裡》帶領我們揭開海洋的神秘。該書講述的是主人公阿龍納斯乘著尼摩船長的“鸚鵡螺”號在海洋冒險。他們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縱橫海底兩萬裡,其中領略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紅海等的種種奇觀。又遭遇了同鯊魚搏鬥、大章魚襲擊、冰山封路等許多險情,最後阿龍納斯死裡逃生,把他所知道的隱藏在海底深處的秘密公佈於世。

“鸚鵡螺”號上的尼摩船長充滿了神秘色彩,他知識淵博、性格陰僻、心地善良卻又懷有某種仇恨,他逃避人類、深居海底、為人正義、膽識過人,每次都能帶領“鸚鵡螺”號化險為夷。

《海底兩萬裡》是一部科幻小說。作者不僅學識淵博,還擁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奇妙的海底之旅,更是一次次驚心動魄的科學探險。正是因為擁有無窮無盡的想象,才會創造現實,作者筆下“鸚鵡螺”號,不正是現在的潛水艇嗎?

看了《海底兩萬裡》,使我們對美麗的大海更加充滿憧憬。小說豐富的科學、文化、地理知識更是令我受益匪淺!

【篇十二:《十萬個為什麼》讀後感】

今天我看過一本書叫《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裡有好多的問題,比如生活觀光航的問題:太空服為什麼怪怪的?為什麼有些樓道的電燈會自己亮?開啟冰箱能使屋裡涼快嗎?訊號燈為什麼要用紅色表示停止……還有許多許多的問題。

最讓我奇怪的是“有會移動的橋嗎?”這個故事就讓我來說吧!我們知道在河流上建橋是為了能使火車、汽車、行人快速過河,但是,如果橋的高度不夠,就會影響河道中大船的通行,這該怎麼辦呢?不用擔心,人們早已想出了辦法:修建會移動的橋。像英國倫敦泰晤士河上的塔橋就可以移動。當要透過大船時,它的橋面就會從中間分開,自動升降;當大船過去之後,它又可以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了。

還有最讓我奇怪的“為什麼會導電?”我們都知道不能用溼手去觸控電器,因為水特別愛導電,搞不好會觸電。水為什麼會導電呢?這是因為水裡的不同雜質分成帶正電和負電的微粒,人們叫它們“離子”。平時,離子在水裡四處遊蕩,如果通上電,這些帶電的離子就會像得到命令一樣集體行動,於是水就導電了。

我說的這兩個內容,你懂了嗎?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