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命生命》讀後感】
我常常對生命不以為然,但自從學了《生命生命》這篇課文以後,讓我對生命改變了看法。
作者捉住了一隻飛蛾,那隻飛蛾在作者手裡不停的掙扎著,極力鼓動著雙翅。想從作者手裡逃走。從這裡我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強烈的求生慾望,我們更應該好好地珍惜生命。
在沒有陽光、泥土的磚縫中掉進一粒香瓜子,它竟然能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它竟然能夠長成小瓜苗!我從這裡想到:雖然瓜苗生存的時間短,但是,只要能夠存活,幼苗就不會放棄生存的權利。
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就是作者的生命,作者可以好好地利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我覺得:一個人的原本屬於自己,我們要好好地使用生命,必須對自己負責。
再說說本文的作者劉俠,她自12歲起,就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使她的腿不能走,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殘而不廢的她,憑著自己剛強的毅力和對生命的熱愛,數十年來堅持自修,成為了臺灣文壇上最著名的作家,她寫了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說、傳記、劇本,被譽為“臺灣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家。”一個殘疾的人都這麼熱愛生命,而且超過了正常人的成績,還創造了許多奇蹟,那我們正常人更應該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創造更多的奇蹟。
生命是短暫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透過不懈的努力,去創造無限的價值,使生命穿越時空,成為永恆。
【篇二:《生命生命》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了《生命生命》一文,學完這篇課文後,我對生命有了新的看法,這篇課文令我震憾。
這篇課文寫了飛蛾求生、磚縫中的瓜苗、靜聽心跳三個小故事。其中飛蛾求生這個故事最令我感動。當作者兩根手指夾著一隻正在奮力求生的飛蛾、作者心一軟把它放掉的那一瞬間,讓我深受感動。一隻渺小的飛蛾,一隻不引起人們目光的小飛蛾,一隻沒有思想、沒有夢幻的小小飛蛾,竟然有如此大的求生慾望,這種強烈的求生慾望令我不可思議。這讓我想起一些不愛惜生命和渴望生命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看電視,突然一個節目吸引了我的眼球。這個節目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叔叔愛抽菸,對家人不管不問,別人對他少抽點兒,他也不聽,把所有的家當都用來買菸了,沒煙就伸的向人借,但他總是隻借不還。突然有一天他臉色蒼白,手又不停地抖,等別人發現他時,這個生命已經沒有了。
還有一次就是我在沙地裡捉到了一隻小蟲子,我把它埋到了我堆的“城堡”裡,可過了一會兒,它卻爬了出來,我不甘心又把它埋起來,並用腳使勁踩了踩。心想這個小傢伙這回再也出不來了吧!可是我錯了,這個小傢伙還是爬了出來,而且我能看出它是很艱難地在爬。我的心軟了,最終把它放走了。
這一個個生命告訴我,每個生命都是珍貴的,我們應該珍愛生命,讓每個生命都綻放出光彩。
【篇三:《生命生命》讀後感作文】
今天我讀了《生命,生命》這篇文章,講的是飛蛾和香瓜子的故事。
文中,飛蛾和香瓜子的一舉一動使我震驚。他們的生命是那麼的脆弱,卻頑強的去最求那瞬間的永恆。也許在人們的心中他們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但在他們心中卻在極力的完成自己的使命,把自己的生命做得有價值,即使生命再短暫也是偉大的。就拿小草來說吧,它悄悄的生長,默默地奉獻,卻沒人去理會它。人踩它,踐踏它,它卻毫不猶豫的再一次站起來,任憑風吹雨打。還有蝴蝶,生命僅僅幾十天,但它確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卻為人間奉獻了美。父母為我們花錢上學,嘔心瀝血的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但我們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照樣在學校不聽講,上課隨便說話。再看看故事裡的主人公,難道不覺得臉紅嗎?
我記得古人司馬懿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雷鋒,黃繼光,邱少雲等先烈他們雖然犧牲了,卻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他們的死重於泰山。而那些吸毒犯罪的人,則把自己的生命視為遊戲,隨意踐踏,又如何對得起“生命”二字哪?
命運是由自己掌控的,它只屬於你自己一個人,要對自己負責,去珍惜生命,愛護生命,有意義的度過我們自己的有生之年。
【篇十一:《生命生命》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生命生命》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是臺灣女作家杏林子所寫,作者主要寫了飛蛾求生、香瓜子成長記及靜聽心跳等三件震撼作者的關於生命的故事。故事在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的同時,更要懂得堅持和不放棄!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香瓜子成長的經歷。當時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環境下,正是憑著頑強的精神,才拱出堅硬的外殼,鑽出了磚縫。儘管只活了幾天,但它那種頑強的、永不放棄的精神不僅震撼了作者,更打動了我。
記得二年級時,英語老師要求我們背會26個字母,可是當天晚上,不知為何腦袋瓜似乎總不開竅,急得媽媽哇哇直叫。最後,媽媽生氣地說,如果我背不會就別睡覺。我哭著求媽媽放我一馬,反正第二天沒有英語課。可是,媽媽似乎鐵了心,堅決地說:“今天的事,今天必須完成!”於是,我別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拼命背了。沒想到,幾遍之後我竟然背過了!當時一心想睡覺,沒有多想,現在想來,應該是絕處逢生吧?若不是媽媽如此決絕,若不是我一心想著睡覺,26個字母應該不會那麼快地記住!今天看到香瓜子的表現,我真有點汗顏,是時候該學習香瓜子的精神了!
人的一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偶遇風浪也是在所難免。《生命生命》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珍惜生命,永不放棄!我想,這也是人生精彩的必備條件!
【篇十二:《生命生命》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杏林子的文章——《生命生命》。這篇課文讓我感受深刻,引起了我對生命意義的關注。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透過捕捉飛蛾、觀察小瓜苗和靜聽自己的心跳告訴我們:生命非常珍貴,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
課文中“那小小的種子裡,包含著一種多麼強的生命力啊!竟然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這句話讓我明白植物也有頑強的生命力,也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有一天,媽媽買了一盆含羞草,這種草只要一碰,葉子就會合起來,過了幾天,含羞草越來越茂盛,就像撐開的小傘。含羞草必須每天都要澆水,否則葉片就會枯死。可那段時間我們全家到海南玩去了,過了幾天才回來,到家一看,含羞草已經枯死了,媽媽用剪刀把枝剪了,只留下了一小段莖和埋在土裡的根。誰知過了幾天,我澆花的時候發現含羞草又從莖上冒出了兩根小枝,上面的葉子還很小,閉在一起,像一個個小娃娃似的,可愛極了!我想:含羞草雖然很小,但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我們也該向它學習,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
透過學習這篇課文使我明白: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篇十三:《生命生命》讀後感】
今天,我認真地讀了《生命生命》一文,知道了本文透過飛蛾生、磚縫瓜苗、靜聽心跳三件事例,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告訴我們應該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我從文中摘錄了句子:但她掙扎著,極力鼓動翅膀,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小飛蛾在面臨死亡的威脅時還不斷抗爭,有強烈的求生慾望。從“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我可以感受到這句話是說,生命短暫而有限的,但我們可以創造出無限的價值。同時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中心。
我還找到了有關本文作者的故事。本文作者杏林子,本名劉俠。自12歲起杏林子患“類風溼性關節炎”,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舉、手不能抬、頭不能轉。小學畢業後,十年來堅持自修,成為文壇上的著名作家。她一共寫了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說、傳記和劇本。曾當選為第八屆“臺灣十大傑出女青年。她一生積極開朗、富有愛心。她的一句名言是:除了愛,我一無所有”。在她離世後,家屬經商議決定遵照她生前的遺願,把身體捐獻給醫院,供“類風溼風溼性關節炎”教學研究。我認為我應該做一個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人。
【篇十四:《生命生命》讀後感】
第一次讀《生命生命》,我心中有個疑問?為什麼文章的題目要重複呢?為何不用《生命》來做題目呢?反覆讀了文章之後,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那是作者杏林子對生命強烈的讚美。
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踩死了一隻蟲,對磚縫中的小草,我們將它視為無物。而杏林子卻從一隻飛蛾求生的掙扎中感到震驚,從磚縫中幼苗成長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向上,從靜聽自己的心跳中明白要珍惜生命。
《生命生命》使我想起沙漠中的卷柏和生命卑微的螞蟻,卷柏為了生存下去,將自己的根從土中抽出,把自己捲成個團,讓風把自己帶到有水的地方,活了下來。而在熊熊大火前,你知道螞蟻是如何逃生的嗎?眾多螞蟻抱成一團,像雪球般飛速地滾動逃離火海,外圍的螞蟻義不容辭地犧牲自己,它們雖渺小,但它們那齊心協力的勇氣讓我為之一震。
飛蛾和卷柏那種求生的慾望讓我感動,瓜苗那種為了生命而不屈生長的勇氣使我感嘆,卑微的螞蟻為了別人的生命捨棄自己的生命更令我震撼。
《生命生命》給了我深深的啟迪,生命是寶貴的,生命是頑強不屈的,生命也是短暫的,但生命的價值卻是無限的。
熱愛自己的生命吧,讓它發揮出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