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復興中華從我做起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復興中華從我做起》這本書,它讓我看到了中國歷史的悠久,它讓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它讓我看到了中國科技的進步,它讓我見識了中國經濟的發達,它讓我感受到了社會的和諧美好……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些為了祖國的今天不懈奮鬥的英雄人物,他們的名字將永遠深深印在我的心中:獲得奧運會和世錦賽冠軍並創造了世界記錄的亞洲飛人—劉翔;堪稱世界樂壇奇蹟的當今世界最年輕鋼琴大師郎朗;義無反顧投身到自主研製“兩彈一星”這一神聖而偉大的事業中來的優秀科學家錢學森、朱亞光;2012年發射成功的神舟九號載人航天飛船的航天員景海鵬、劉洋、劉旺;同年6月成功完成下潛到深海7062米的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整合的載人鐳射器——“蛟龍”號的3名潛航員葉聰、劉開周、楊波……他們屢立功績,為祖國書寫輝煌。
然而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他們在世人面前光鮮亮麗的一面,卻沒有想到他們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歷經了多少磨難,忍受了多少苦累。就拿三位神舟九號航天員來說吧,他們的訓練有很多種,包括體能訓煉、生存訓練、特殊環境因素耐力和適應性訓練等等,其訓練內容之多、強度之大、時間之長,常人無法想象,但他們以超常的毅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堅持了下來。看著他們不懈地努力,不斷地克服重重困難,我不禁想到了自己。
生活中的我衣食無憂,沒遇到過什麼大的困難,鍛鍊起來就有點怕苦怕累。就拿上體育課來說吧,每次上體育課老師總讓我們先慢跑兩圈,可就這麼點運動量,我都承受不住,變著法兒偷懶:不是跑一會兒走一會兒,和同學聊聊天,就是趁老師不注意偷偷從操場中間直接跑到對面,實在不行就使勁兒往內圈擠,恨不得把操場變成巴掌大。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呀,和航天員們接受的訓練相比,我們這種身體鍛鍊真是小巫見大巫。那些超越生理極限的“魔鬼”式訓練他們都從不叫苦叫累,我們碰上這點小鍛鍊就叫苦不迭,以後還怎麼為國爭光呀?
身為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有危機感和緊迫感,要只爭朝夕,努力學習,增強體質,磨鍊意志,日後爭取成為一名德才兼備,可堪大用的棟樑之材,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祖國明天增光添彩!
【篇二:復興從我做起讀後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爆炸,兩名主研究員留下了熱淚;2012年6月18日18時37分,灑泉發射中心,神舟九號載著三名宇航員騰空飛起,走向天穹。
創造著一切的偉大人們的名字,被我們一次次一起,如雷貫耳自豪之情從心底裡油然而生。這些人,這些事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日日夜夜的發展日新月異。正是是這些人,這些事,才使得我們的祖國成為了東方強國,驕傲地屹立在世界之巔!
俗話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則。我們可能還沒有那些偉人的淵博才識,但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一份愛心去幫助別人!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典範,最多媽媽吳菊萍用雙臂接住從高樓上下墜的孩子,雙臂粉碎性骨折;美女孩孟佩傑以自己的孝心譜出了一道真愛之歌,最美教師張麗莉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擋住了伸向自己學生的死神魔爪;阿果木用一串串噴香的羊肉串,搭成了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最美司機吳斌,當天外來物砸得他已重傷時,他忍著巨痛用76秒的時間擊退了死神伸向乘客的魔爪,自己卻犧牲了……
這些人,和我們一樣是普通人,有親人,有工作,有學校。可這些人,卻為了別人放棄了這一切,或受了傷,或殉職等等。如果我們人人都報著這樣的心理,一切犯罪都不會有了,世界、社會不都會變得和諧美好嗎?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科技迅速發展之下,作為一個學生,暫且不能為祖國效力,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每一門功課學好,爭取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以後成為祖國的棟樑。有外賓來時,我們要給他們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讓那些灰眼睛;大鼻頭的外國人,對著我們豎起大拇指說:“中國的孩子,Good!”我們還要在天安門、長城等代表我們民族特點的景點做小小志願者,監督遊客們愛護文物,不要亂扔垃圾,不能亂塗亂畫,也可以幫助管理員打掃衛生,讓景點變得更美。在家裡,主動承擔家務,孝順父母,在學校尊敬老師,熱愛同學,遵紀守法,成為最好的新世紀小主人。
復興中華,從我做起,朋友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是中華民族復興起來吧!
復興中華,從我做起!
【篇三:復興中華從我做起讀後感作文】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復興中華從我做起》這本書。讀完後,我深有感觸,一批批優秀的中華兒女的動人事蹟深深地感動著我,成為我心中的榜樣。我為我同樣是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
這本書共15課,每一課都有不同的主題:有偉大的祖國、傳承文化、為國爭光、楷模在我心中和發現生活中的美等等。
【篇九:復興中華從我做起讀後感】
當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讀完《復興中華從我做起》這本書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伴隨著《復興之路》的音樂史詩,感受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文化的燦爛輝煌,彷彿坐上‘神舟九號’為在天堂的最美司機吳斌帶去人們的期盼;搭乘”蛟龍“去探尋海底世界的奧秘;為中國奧運健兒歡呼;為和諧自然努力,懷著對科學家的敬仰去知識的殿堂朝拜……而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發現生活中的美》。
法國的藝術家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日本賽馬春麗的故事就是一種被人們發現的美。它沒有輝煌的成績,沒有動人故事,恰恰相反,在它的賽場生涯中,它從來沒有贏過一場比賽。在它連敗88場時,高知縣報紙對它作了專門介紹,由此一舉成名。人們紛紛捐贈物品和食物為明知不能獲勝的春麗祈禱,但並沒有為人民帶來意外。2004年,創下113場連敗記錄的春麗已屆暮年按照日本賽馬屆的規矩,一匹從來沒有獲得過冠軍的賽馬,退出賽場後將被屠宰。但在日本公眾的要求下,春麗得以存活。在日本公眾看來,一匹從來沒有贏過的馬,每次出場卻都精神抖擻,盡全力奔跑,從不灰心懈怠,正是這一點,讓人感動。
我們做為中華民族的新一代,就應該具有這樣的一種執著。因為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失敗、挫折、懊惱會無所不在,如果因為一點挫折就要放棄目標,那就是最大的失敗。記得平時在遇到失敗時,爸爸常常鼓勵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放棄就會有成功的一天,要在失敗中看到希望。’
盧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從我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因此,許多人給春麗的信中痛陳自己生活中的種種不幸,說自己早已對生活失去信心,但看到春麗奮力奔跑的樣子,使自己找回了生活的勇氣!
透過閱讀《春麗的故事》,我感受深刻。因為我是一個不能經受挫折的女孩,每次遇到一點挫折我就怨聲載道,總認為自己比別人差,怎麼努力都不會有好的結果。甚至,灰心喪氣,放棄拼搏。如果中華兒女都如我一樣,怎麼能從腐敗落後的舊社會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復興中華從我做起,我一定要充滿信心,發現生活中的美,創造最美的中國。
生活如同一盤大餐,調味的人永遠是你自己,就看你如何去發現、尋找調出美味的方法了。
【篇十:復興中華從我做起讀後感】
當拿著這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時,我的心中掀起了一陣又一陣地波瀾。神舟九號航天員乘組、戴著呼吸機援藏的張敏、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司機吳斌……
正是因為我們中華大地有了這麼多默默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的人,所以我們才能突破一個又一個的偉大的中國夢!
我讀這本書時,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數張敏伯伯了。他被選為援藏的幹部,但當他得知自己要趕赴林芝,做哪裡八一中學的副校長時,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並身先士卒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從海邊一下子來到林芝的他,自己克服了胸悶頭痛的高原反應。
援藏不到半年,正在工作勁頭兒上的張敏忽然發現身體異常,經過檢查,他知道了自己的身體內有一個腫瘤。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之下,他只好不情願地回到家鄉做切除手術。腫瘤是良性的,全家人也都放心了下來。由於太迫切回到林芝,他的傷還未痊癒就急忙趕回了學校。當讀到這裡時,我的眼眶裡噙滿了淚水。張敏伯伯竟然能不顧個人安危趕赴林芝,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道德品質啊!我看到書中的那張圖片時——張敏和他的學生們。我不禁潸然淚下,孩子們那一張張開心的笑臉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裡。
回去不久,張敏在睡覺時又出現了呼吸停頓的現象,脈搏最低每分鐘27次,氧飽和度55,處於危險狀態。醫生告訴他要再做兩個呼吸道手術。他知道假如再做手術就不能繼續工作了,所以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藥物治療,需要隨時吸氧。於是,張敏拖著病體,帶著呼吸機又來到了八一中學。
數年後,八一中學的整體素質水平提高了,升學率提升了,校園環境變好了……這所中學被評為林芝地區示範學校。八一中學之所以有了今天,是因為他用生命撐起了這所學校的半邊天。
張敏伯伯的夢想是把這所原本不起眼的中學裡的孩子們培養得個個出人頭地,這也是國家的夢想……同學們,我們眼中若是有了這樣的榜樣,那我們何嘗不會進步呢?
也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只有56個民族擰成一股繩,中華民族才能擁有強大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斷創造歷史偉業,才能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才能維護祖國統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讀過這本書後,我想:相信透過我的努力我一定會美夢成真,相信透過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努力,我們擁有共同的中國夢定會成為現實!
【篇十一:復興中華從我做起讀後感】
中國已經發展成一個強國,中國人用自己的知識與雙手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讓全世界都瞭解到中國不再是從前那個可以任人欺負的國家了,讓全新的中國嶄新的呈現在全世界。
我們能夠如此強大是因為我們熱愛著我們的國家,在2012年的G20峰會上只有我國前任主席胡錦濤將自己面前自己國家的國旗撿起來、細心的收起來,避免國旗圖案被別人踩踏,這小小的動作,卻永遠定格在了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底,給我們帶來的是揚眉吐氣的自豪,因為我們的主席熱愛著我們的國家,不希望我們國家的國旗圖案被人踩踏,即便是一張小小的貼紙,並且我相信我們每一任主席都是這樣熱愛著國家,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壯大,成為強國。但我國的教學存在著許多問題,任然需要向國外借鑑,中國老師只是一味的讓學生死背課文、記重點,只為考試而準備著,並無法實際運用,但國外是讓學生們自主實驗,證明他們所不懂的問題,並在理解問題後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時中國人卻根本沒有想好要說什麼,所以國外的教育更能適應現在這個社會,應用在生活中,所以中國人仍然需要成長,當中國不在需要依靠國外的教育出來人才時,中國才算真正的強國!
“百善孝為先”在中國有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事情,劉霆背母求學,毛陳冰千里送血,這些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所以在我們擁有了知識也不能忘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忘記了曾經幫助過你的人,2006年溫總理前往山東農村穿的任然是10年前的羽絨衣,這令許多理性而且富有責任心的人心目中,不僅是感動更是感激,因為總理在守護著一種優秀的傳統與品質,所以在國家擁有了財富後也不能浪費,因為這是我們的同胞一點一點為國家積累出來的,你不可以因為一己私慾而浪費,請你節約每一分,因為在遙遠的北方還有許許多多的孩紙用不到水,讀不了書,甚至連正常生活都無法進行,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效力。
在看完這本書後,令我知道我們需要從小就努力學習,長大後為自己的國家做出一份貢獻,為我們國家遠在北方缺少物資的同胞們出一份力,儘管很小,卻在積累後可以變成無法想象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