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在我所讀的書中,有一本是我最喜歡的書,這本書裡面的女主人十分漂亮,男主人公十分溫柔和體貼,但男二號確是一個花言巧語,十分奸詐的人。這本書就是《德伯家的苔絲》,作者是英國的哈代。
這本書主要講了:苔絲的父親聽說自己是古代貴族的後裔,便要女兒去一個自稱是德伯後裔的富老太婆家攀親。苔絲到了那兒卻被老太婆的兒子亞歷克誘姦了。苔絲在牛奶場做工時與安奇爾相愛。當他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安奇爾卻沒有原諒他而是拋下她前往巴西發展。苔絲家裡陷入窘境,丈夫沓無音訊,絕望中的她只能被迫和亞歷克同居。安奇爾回國來找妻子。但苔絲覺得沒有臉面重回丈夫的懷抱,只好殺死了亞力克。與丈夫一起度過了幸福的五天後,苔絲被捕了……
當苔絲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孩時,亞歷克就把她的一生的幸福給毀了,而亞歷克卻理由充分的說他這樣做是因為他愛苔絲,難道這樣也是愛的方法那?他這樣的方法只能找來世人的指責、痛恨、羞罵,永遠都得不到世人們的認可和祝福。而苔絲呢?她對亞歷克只有恨,絕對沒有一絲的愛,牽掛,更不要說是憐憫了。安奇爾是一個既溫柔又體貼的男人,他不會用花言巧語騙取苔絲的愛,更不會用那種下流的方式得到苔絲。他用自己那持之以恆的精神與愛在一點一點的融化著苔絲的心,並一天一天的用自己的行動感動著苔絲最終獲得了苔絲的心。這就是兩個人品質的對比,行為的對比,也是結果的對比。苔絲因為被對亞歷克的恨衝昏了頭腦,蒙撇了雙眼,最終在對亞歷克的恨和在對安奇爾的愛的兩種情緒的交織下殺了亞歷克。當他與丈夫安奇爾度過了幸福、快樂、浪漫的五天後便被捕了。在監獄中,她想來想去自己的一生太悲涼了以至使她無法去面對,只好自殺了……
苔絲帶著遺憾和對丈夫安奇爾的祝福離開了人世。在愛與恨中作出了選擇,也付出了代價和失去了幸福。
【篇二: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著稱於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接受真正愛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後來,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著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為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後,走上了絞刑臺。
父親德伯的愚昧無知,對於金錢的貪婪推使苔絲跌下了社會的的深淵;而亞雷的邪惡無恥則將苔絲少女的所有美好夢想化為灰燼,促使她遇上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三件事——與安璣·克萊相愛。而正是這個安璣·克萊,這個有著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終造成了苔絲的悲劇。有人會說安璣·克萊才是真正該批判的人,但是無疑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需要時間來釋放自己,不可忽視的是,安璣·克萊是愛苔絲的,至少那愛是真的,而不是像亞雷一樣,只有肉慾,把苔絲當做自己的玩偶。所以我認為苔絲的悲劇應該是當時的時代所釀成的,或許在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對於像苔絲一樣的人來說,生存的機會就多了。合上書,我想鞭撻當時的社會,指責亞雷的無恥行徑,藐視安璣的懦弱,同情苔絲的悲慘遭遇。
【篇三:《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作文】
英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和詩人托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紀的文學巨匠,其地位是舉世公認的。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純樸美麗的農村故娘苔絲來到貴族德伯維爾家當女傭,被惡棍少爺亞雷克誘騙失身懷孕,因而受到鄰里的恥笑和指責,從此開始陷入痛苦的深淵。後來苔絲遇到了出身富裕牧師家庭的克萊爾,兩人真心相愛。新婚之夜苔絲將自己過去的悲慘遭遇告訴了克萊爾,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克萊爾的無情離去。苔絲吃盡了難以想象的各種苦頭,卻沒有得到克萊爾的原諒和任何訊息。為潦困的生活所迫,絕望中的苔絲再次落入亞雷克手中。此後醒悟了的克萊爾重新找到了苔絲,苔絲追悔莫及。為了與心上的愛人克萊爾生活在一起,苔絲殺死了毀掉自己一生的亞雷克。幾天後苔絲被捕,以殺人罪被判處絞刑,克萊爾則遵照苔絲的遺願,帶著她的妹妹麗莎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我讀過的外國小說中,《苔絲》大概是最具詩化最吸引人的作品了。作者對19世紀英國西南部農村自然景色的優美描述,字裡行間無不浸透著濃郁的詩情畫意。尤其是他採用了詩歌的藝術手法,將自然界的優美景色與人物的細膩感情結合起來描寫:透過自然景色來揭示人的心境,又透過人的心境來使自然景象充滿人的情感,這種巧妙的結合產生出詩的意境,因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讀來真覺得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小說中哈代以生動的筆觸,深摯的情感塑造出了一個善良美麗的少女苔絲:宛若“一個清新、純潔的大自然的女兒”,“在氣質和體貌兩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尊貴的端莊,儼然是個皇后”,“她周身洋溢著詩意,一舉一動都是詩,把詩人只在紙上寫寫的詩,活生生地顯現出來了”。雖然苔絲是個失貞的女人,甚至最後淪為了殺人犯,但作者還是大膽地摒棄了世俗的觀念,讚揚她為“一個純潔的女人”,“遠遠勝過別的處女的清新”。
苔絲是個悲劇式的人物,究竟誰應當為這一悲劇負責呢?恐怕許多讀者都會認為,罪魁禍首是惡棍少爺亞雷克。而在我看來,導致這一悲劇起因的固然是亞雷克,但導致悲劇結局的還有苔絲名義上的丈夫克萊爾。亞雷克只是赤裸裸的剝奪了苔絲的貞潔,從肉體上揭開了悲劇的序幕;克萊爾卻在新婚之夜拋棄了苔絲,從精神上導致了悲劇的發展,並最終使這場悲劇落下了幃幕。倘若克萊爾沒有拋棄苔絲,沒有披著那層虛偽的道德面紗,也就不會有這場悲劇的發展與結局。
【篇四: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德伯家的苔絲》被稱為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它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托馬斯哈代。
《苔絲》寫的就是社會如何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逼得央走投無路,終於殺人的故事。她以不同的藝術形象成就了一個悲劇,老長老長的故事也因為這個悲劇的成功成為了很多很多很老的人們心中的疼痛。
苔絲具有純淨自然的美,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爾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苔絲也是堅強的,樂觀的,她的生命卻是不可逆轉。即使再多給苔絲幾次選擇嗎我相信她最終還是會選擇老路,除非安璣克萊沒有拋棄她。
苔絲的遭遇折射出許多社會的現實。也許每個讀者都能讀出這其中深刻的寓意。但是,在當代的生活中,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苔絲那種保持心靈純潔
【篇七: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下午讀完《德伯家的苔絲》,托馬斯·哈代曾經是一個那麼值得爭議的人物,但我不想評論此書的價值所在,我只想很簡單的闡述一些他筆下的那個女人——苔絲。
看到“痴心女子”和“冤家路狹”感覺很難過,很壓抑,眼淚在眼眶打轉,終於眼淚下來了,也讀完了,雖然早已結局,但真的看到的時候還是感覺很難受、很難過。多少詞彙在腦海中出現,而我,只能用一個短語來形容苔絲——天真的美。她是美麗的鄉村姑娘,雖然有著貴族血統卻依然純樸,美,不是一種外表,而是內心高雅純潔的表現。心靈純淨自然的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一直想如果沒有開頭那個牧師的幾句話,也許可憐的苔絲會是另一番生活,然而,十六歲的鄉村女孩苔絲的悲劇就從這裡開始了。苔絲愚蠢的父親忽然知道自己是一個大貴族的後裔,就在算計著怎麼才能享受貴族的生活就逼著苔絲去認親,結果天真的苔絲遇上了毀了他一生的那人——亞雷。他是苔絲宿命中永遠逃不開的仇。奪去了苔絲所有的夢想,以及追夢的能力,奪去苔絲的青春年少的純真的渴望。然而,我們那個天真的女孩,依然是如此清純,如此單純到讓人疼惜的女子。
苔絲決心開始新的生活,就去幾百裡以外的奶牛場工作了,在那裡,她遇上了她第二個不應該遇上的人,至少我是這麼覺得,一個她真正愛的人,但我始終以為那個人辜負了她的愛,他的舉動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偽善。如果沒有克萊,苔絲的一身是悲劇化為平淡,然而克萊的出現卻是在悲劇的背後塗上更濃墨重彩的黑暗。其實我相信克萊是愛苔絲的,不然也不會在夢遊時表露自己的情感,但,他還是被道德束縛著,不能接受這突如其來的一切。
克萊正是因為苔絲獨具特色的純淨才愛上她並向她求婚。對克萊奔湧的愛潮,窒息的是苔絲自己。他用他的愛傷害著那個天真的女孩兒,給她幸福的希望,又全部抹殺。而她也用她所有的愛折磨自己。苔絲經過內心的痛苦掙扎,決定接受克萊的愛情。可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那所謂的愛人卻猶豫了,對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克萊最終選擇了離開。
苔絲心碎了,當她幫她的傷口小心翼翼的展現在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諒,可是狠心的愛人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他並不是一個感情很專一的人,也許我們看見他對苔絲那種深深的眷戀,可是當苔絲的失真違揹他表面所鄙視的宗教時,他毫無餘地的選擇了退縮,而且退縮得是那樣的磊落不羈。
苔絲今後又要一個人面對生活了,還要向父母隱瞞事實的真-相,裝著很幸福的樣子,並且從僅有的一點生活費中寄錢給父母,克萊的離去,苔絲從事著最髒最累的工作,忍受著身體和心理兩重的磨難。而此時,那個口口聲聲說愛她的男人在哪裡?但她卻始終惦記著自己的丈夫有一天能夠原諒她。我只能說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絲喜歡克萊,並把克萊當成他生存的全部源泉,甚至可以說他就是她的救命稻草,所以她的全部意念都是存在這樣一個人物身上,而面對現實愛情是多麼蒼白無力啊,美貌與高貴的血統,也許是戰利品,但不是武器。也許我們的苔絲,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絲看到回來的克萊傷痛欲絕奪門而去,苔絲也傷心不已,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仇恨,拿起了刀,將她多年以來所受到的屈辱與艱辛都發洩在刀頭,刺向了那個毀了她一生的男人。後就奔向黑漆漆的馬路,追趕她的安琪兒去了……
雖然苔絲和克萊最後度過了五天美好的時光,可是,為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一切平靜了,苔絲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裡終於和她愛的人體驗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站,是她終於解脫的日子。心碎的她,帶著夢想和遺憾走向絕路的人生,在最後的,又是最漫長的,幸福的一夜……在生命中最後一次日出之時,她把對人生、愛情的遺憾帶去了——另一個——美妙的世界。
我就是不明白,一個很好的天真女孩為什麼會落的如此結果?她有什麼錯?漂亮?天真?自尊?也許你的天真善良真誠是你美之源,亦是悲之源。
【篇八:《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他們的手仍然握在一起。爐橋下的灰燼由爐火垂直地照亮了,就像一片炎熱乾燥的荒野。炭火的紅光落在他的臉上、手上,也落在她的臉上和手上,透射進她前額上蓬鬆的頭髮裡,把她頭髮下的細皮嫩肉照得通紅。這種紅色,讓人想象到末日來臨的恐懼。她的巨大的身影對映在牆上和天花板上。她向前彎著腰,脖子上的每一粒鑽石就閃閃發亮,像毒蛤蟆眨眼一樣。她把額頭靠在他的頭上,開始講述她的故事,講述她怎樣認識亞歷克·德貝維爾,講後來的結果,她低聲說著,低垂著眼簾,一點也沒有退縮。”
……
他熄了蠟燭,在客廳裡那張小床上躺下來。客廳裡夜色深沉,對他們的事一點兒也不關心,毫不同情;黑夜已經吞噬掉了他的幸福,現在正在懶洋洋地加以消化;黑夜還準備同樣吞噬掉其他幹萬人的幸福,並且一點兒也不慌亂。"
上述片段選自英國小說《德伯家的苔絲》。主人公苔絲正在向對愛慕她的年輕小夥子安璣。克萊爾講述她不堪的遭遇,而這個曾熱烈愛著他的男人陷入猶豫之中。
《德伯家的苔絲》被稱為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馬到斯。哈代。
主要內容如下:
五月下旬的一個傍晚,一位牧師告訴約翰·德伯:他是該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後裔。這一突如其來的訊息,使這個貧窮的鄉村小販樂得手舞足蹈,他異想天開地要17歲的大女兒苔絲到附近一個有錢的德伯老太那裡去認“本家”,幻想借此擺脫經濟上的困境。
苔絲到她家後,德伯老大的兒子亞雷見這個姑娘長得漂亮,便裝出一片好心,讓苔絲在他家養雞。三個月後,亞雷姦汙了她。
苔絲失身之後,對亞雷極其鄙視和厭惡,她帶著心靈和肉體的創傷回到父母身邊,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嬰兒生下後不久就夭析,痛苦不堪的苔絲決心改換環境,到南部一家牛奶廠做工。
在牛奶廠,她認識了26歲的安璣。克萊爾。在勞動中,苔絲和安鞏互相產生了愛慕之情。她和安鞏結了婚。
新婚之夜,苔絲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罪過”原原本本地告訴安璣。但一當她講完自己與亞雷的往事之後,貌似思想開通的安璣。克萊爾不僅沒有原諒她,反而翻臉無情,隻身遠涉重洋到巴西去了。
被遺棄的苔絲心碎了。她孤獨、悔恨、憤慨、絕望,但為了全家的生活,她只好忍受屈辱和苦難。同時,她還抱著一線希望,盼著丈夫回心轉意,回到自己身邊。
一天,在苔絲髮現毀掉她貞操的亞雷居然成了牧師,滿口仁義道德地正在佈道。亞雷還糾纏苔絲,無恥地企圖與她同居。苔絲又氣又怕,懇求克萊迅速歸來保護自己。
苔絲家又發生變故:父親猝然去世,住屋被房主收回,全家棲身無所,生活無著。在這困難關頭,亞雷乘虛而入,用金錢誘逼苔絲和他同居。克萊的歸來,猶如一把利刃,把苔絲從麻木渾噩的狀態中刺醒。在絕望中,她親手殺死了亞雷,追上克萊,他們在荒漠的原野裡度過了幾天逃亡的歡樂生活。最後在一個靜謐的黎明,苔絲被捕,接著被處絞刑;克萊遵照苔絲的遺願,帶著懺悔的心情和苔絲的妹妹開始了新的生活。
苔絲的悲劇命運令人嘆息,覺得有幾種原因。一是家庭貧困,是得她不得不去德伯家打工,二是性格使然,心中對那對愛的渴求。三是他新婚愛人對她過去不認可,乃至逃離,加深了對曾傷害自己人的憎恨。這三種原因導致她走向不歸之路。
非常為苔絲的結局而嘆息,想起一位著名作家講過:"人生緊要處只有幾步"。我想,不論以前還是現在,與人的交往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