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觀後感

2024-02-07 4 [ 讀後感 ]

幾天功夫,把44集的新版《京華煙雲》算是看完了(最後4集沒完整看,以前看過)。觀看期間,想過看完後一定要寫寫觀後感;可真的看完了,又不知從何寫起。不想寫了。開啟百度搜尋,也有人對該劇作過一些評價,當然,分析的角度很全面,用詞也很貼切。相比之下,也許我搜腸刮肚,也很難找出一些詞句來充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但為了留個紀念,還是想稍稍記錄一點東西,也不枉費這幾日對它的牽腸掛肚。隨便找個藉口,我不是中文系的,用拙劣幼稚的語言來抒寫,也無可厚非吧。也許這是規律把,近幾年來,每個寒暑假,都有機會完整地看一部好劇。《新上海灘》、《半生緣》、《上門女婿》、《蝸居》、《擁抱陽光》等等。

記得2005年,這部新版《京華煙雲》出來後,遭到了很多非議,尤其是趙薇飾演的姚木蘭。我沒有看過趙雅芝版的姚木蘭,無從比較,也沒有什麼可多言的。就像幾年看《新上海灘》,孫儷版的馮程程被與趙雅芝版的比較而遭批一樣。或許,真正深入人心的只是人物本身吧。所以,我想說的,也僅僅是針對這些角色,而並非演員的演技如何。

看了這麼多電視劇,依然覺得民國時期的題材最有看頭。風雲變幻的亂世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夾雜著政治、利益、功名的糾紛,似乎顯得更加值得玩味。那是對一個時代立體地描繪。

姚木蘭是我最想說的,也是最一言難盡的一個人物。當我看了劇情的前半部分,不禁感嘆:難道一個女人太過完美也是一場悲劇麼?她的完美讓自己的丈夫感到畏懼而不敢愛,是命運的陰差陽錯鑄成了一段婚姻的悲劇。一直希望她能跟曾蓀亞離婚,和志同道合的孔立夫結合。然而,她的責任、寬容、大度,使得丈夫浪子回頭。這是一個傳奇式的女子,但又並非真的那麼神通廣大。她用心良苦地幫助丈夫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卻接二連三地受打擊和傷害她很無助,很沮喪;但依然堅持。她要和曾蓀亞離婚,也終於看到這個女子並非聖人,凡人的忍耐度總是有限的。可最終又留了下來,最初的原因,卻只因放心不下丈夫在外面的私生子。那種無私的博愛,試問天下有幾個人能做到?其實,真正的婚姻無所謂門當戶對,而是兩人志同道合,以精神為伴,感情才能地久天長。

一些爺們兒角色中,最敬重姚思安。這個喜好雲遊四海,無為而治的道家信奉者。大結局中,他在熊熊烈火中高喊的那一句“就算這甲骨化成灰,也要讓它在華夏大地上”令人為之震撼。人活著為什麼會那麼累?無非就是拋不開名和利。而這些,在姚思安看來,都是“身外之物”。所以,他對一切都很淡然,活得很灑脫,很逍遙。幾年前,我買了于丹的《莊子心得》,通讀了一遍,就擱在書架上了。一直以來,也很憧憬老莊的道家思想和活法。也許,是性情所致;也許,是羨慕道者在無為中脫離塵世的紛繁……但我知道,只要還身處在這個社會中,人心是無法真正做到這種平和的,尤其是人年輕的時候。只有不斷經歷一些事情,不斷思索、思索,才能慢慢將人心從浮華中出脫吧。

一向很討厭用條條框框的模式去分析小說、影視劇的一些手法啊、藝術表現啊……只是想從一些人物的人生軌跡中,尋找些影子和寄託。從姚木蘭身上,看到了一個人,即使自身再完美,生活也總會留下一些遺憾——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但我們依然要對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與堅持。姚父告訴我,除了親情,名與利都為為“身外之物”,應時常保持一種平和的心境,凡事都能想開了。煩惱的源頭,不也來自這些“身外之物”麼?

補充糾錯
上一篇: MAD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