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沒有認真地閱讀一本課外的書了,明顯感覺到了知識的匱乏和思維的淺薄。藉著這次機會,拜讀了斯諾的大作《西行漫記》,有一種“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感覺。
埃德加斯諾在1928年來到了中國,接觸到了文化領袖魯迅和宋慶齡。斯諾稱“魯迅是教我懂得中國的一把鑰匙”。在宋慶齡的安排下,斯諾千里迢迢越過戰線到訪陝甘寧邊區,拜訪了許多中共領導人,親身經歷了中國的紅色革命,見證了中國革命的成長和成功,正如這本書的英文名字——《RED STAR OVER CHINA》,即紅星照耀中國。
這本書讓我很感興趣的一點就是在西方人的視界裡中國共產黨和革命是什麼樣的。我們已經習慣了黨內的各式宣傳和鼓吹,習慣了中國大地上善變的政治政策,然而來自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聞記者目睹這一切的時候是什麼感受呢?斯諾到訪紅色中國,正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一次直接接觸,也可以稱之為思想碰撞。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幫助我全面的認清這個問題。
《西行漫記》講述了斯諾在當時蘇區的臨時首都保安和毛主席進行的長時間對話,獲得了珍貴的紅軍長征的第一手資料,然後來到了紅白兩軍的前線,最後回到北平,把通訊報道會變成了這本書。書中記錄了在戰爭年代裡一個美國記者跨越兩個世界的耳聞目睹,夾雜著獨特的西方記者的思想,適時點撥著我的思考。
從少年先鋒隊到紅軍總司令,從普通的戰士到革命領袖,斯諾對他們進行了豐富的描寫。透過作者的描述革命者的特有品質讓我們記憶深刻——“有某種東西使得個人的痛苦或勝利成了大家集體的負擔或喜悅,有某種力量消除了個人的差別,使他們真正忘記了自己的存在,但是卻又發現存在與他們與別人共自由同患難之中”;透過作者的介紹,我們看到了偉人鮮為人知的側面,對毛主席的描寫有“嬉笑怒罵的本領是極其傑出和無法招架的”,讓我們知道偉人不是那麼高不可攀,卻是親切近人的。從國民黨的白區來到共產黨的蘇區,兩種制度下的兩種生活形成的鮮明對比,昭示了中國人民克服了消極的情緒,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地為未來美好的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生活戰鬥著,昭示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現在看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資本主義者主張的是性惡論,正是利用這種與生俱來的私心來追逐更大的利益;社會主義者恰恰相反,根除人性中的汙點,從人之初性本善的角度上有大家共同努力謀求共同的幸福。我想這種對比在斯諾的心理甚是明瞭。斯諾來到中國的時候,正是紅白兩區衝突最激烈的時期。對黎民百姓的生動描寫,讓我意識到,現在雖然已經不是刀光劍影的時代,沒有槍林彈雨沒有驚心動魄,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先輩們為了今天美好生活的付出,他們是從一個怎樣惡劣的環境裡掙脫出來,並且成功地創造了一個紅色的新的世界,一個紅星照耀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