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類和動物是朋友,我就特別喜歡動物,所以對描寫動物的書籍更是愛不釋手,要知道“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我幾乎都看了個遍。暑假裡,媽媽買來了這本《野性的呼喚》,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你看封面:雪地上,一條“憨態可掬”的狗躍然紙上,看它微吐著舌頭,彷彿要和我傾訴什麼!
它,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巴克,原本生活在富足安逸的莊園,與法官一家相伴,享受在莊園裡度過的每一天。卻因為被貪心的僕人從南方主人家偷出來賣掉之後,幾經周折踏上了“淘金之路”。巴克在冰天雪地的北國,在棍棒和飢餓中負重跋涉,成為一條拉雪橇的苦役犬。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巴克體會到“弱肉強食”這一嚴酷的生存法則。最後,當它熱愛的主人慘遭殺害後,它用自己的方式懲處了兇手,從此便走向荒野,走向它所向往的野性的……
看了這本書,我為巴克的一生感到難過,這是我讀得最心疼的一句:當它再次甦醒過來時,它朦朦朧朧地覺得,它的舌頭在作痛。我讀這句時雙手都捏成了拳頭,好似巴克就在我眼前,被人打得可憐巴巴,我要替他去教訓那些欺負它的人們。當然,巴克也有快樂的日子,就在寒風刺骨日子裡,它與尼克,獵鹿犬等一起幹活的雪橇狗,還有最後一位主人“約翰·桑頓”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作者正是因為能夠仔細觀察,有著豐富的生活經歷才能將巴克刻畫得如此鮮活生動。讓我在看書的同時,感覺自己和巴克的命運緊緊地維繫在一起,隨著書中的內容跌宕起伏,好幾次為巴克留下了眼淚。其實,巴克生存的那個險惡的自然環境,正是作者傑克·倫敦對自己所生活的現實社會的描述。如果說:生存是人類最基本的目標,那麼對於動物來說,求生存就是一個“相互殘殺”的過程。環境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對於動物同樣適用。正因為如此,巴克完成了從訓化到野性的化,最終成為了狼群的“首領”。
完全是生存環境的改變造就了巴克不平凡的人生,惡劣艱苦的環境可以鍛鍊一個人,而安逸的環境卻會讓人失去自己的本能。就拿奶奶養的那條“吉娃娃”來說:從小嬌生慣養,就連三餐飯都非要奶奶喂才肯吃。每次奶奶都要把食物攪成肉糜餵它,才肯嚥下去。現在它已經1歲多了,按狗齡算也稱得上是個“青壯年”,但是直到今天都還沒有換過牙,聽說就連它的同胞“兄弟”所有牙都換齊了,咬起骨頭來嘎嘣嘎嘣響,而它卻連一小片肉都咬不爛,咽不下。平時走路還搖搖晃晃,直打圈,看它站立不穩的樣子,真是有點發育不良,至今,我都沒見過它奔跑的樣子。正因為如此,奶奶都不好意思帶它出門,怕被人笑話。
從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中,讓我認識了一條巴克這樣的狗,在不同人的眼裡它是奇狗、幽靈狗、救命恩人、魔鬼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