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遊記》是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傑出的遊記體諷刺小說,以裡梅爾•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周遊四國的經歷。
透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鬥爭,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英勇鬥爭。
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年11月30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英國作家、政論家,諷刺文學大師,以著名的《格列佛》和《一隻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於世。
小說分為四卷:
小說第一卷中所描繪的小人國的情景乃是當時大英帝國的縮影。當時英國國內託利黨和輝格黨常年不息的鬥爭和對外的戰爭,實質上只是政客們在一些與國計民生毫不相干的小節上勾心鬥角。
小說的第二卷則透過大人國國王對格列佛引以為榮的英國選舉制度、議會制度以及種種政教措施所進行的尖銳的抨擊,對當時英國各種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懷疑和否定。
小說的第三卷,作者把諷刺的鋒芒指向了當時的英國哲學家,脫離實際、沉溺於幻想的科學家,荒誕不經的發明家和顛倒黑白的評論家和史學家等。
小說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連串問題而揭露了戰爭的實質、法律的虛偽和不擇手段以獲得公爵地位的可恥行為等。
喬納森筆下的格列佛是個善良的人,格列佛身上有許多的美好品質。
格列佛不計較個人的得失,而對別人關懷備至。格列佛是個正面的理想的人物。他總是坦不自暴自棄,縱供人觀賞,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嚴,以平等的姿態與大人國的國王交談,他勇於幫助小人國抵抗外族入侵,但斷然拒絕為小人國國王的侵略擴張政策效勞。
縱觀小說的全部情節,《格列佛遊記》政治傾向鮮明。它的批判鋒芒,集中在抨擊當時英國的議會政治和反動的宗教勢力。小說透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國)、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勒皮他(飛島國)和慧駰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及英國資本主義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一週的時間,不夠我去讀懂這本書,我會用去一生品味喬納森的深意,書中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