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讀後感

2024-02-07 4 [ 讀後感 ]

小學的時候就聽說了,史蒂芬·霍金所著的《時間簡史》,雖早想一窺究竟,但終究功力淺薄而沒有為難自己。我對於自然科學的喜愛可以追溯到兩三歲的時候,至今還記得,夜晚美麗而浩瀚的星空,使我第一次對自然發出了質問與感慨。

如今,歷經十年數理化的修煉,功力激增,雖尚無渾厚殷實之深澱,卻已能瞭解少許,但有力餘,便欲牛刀小試,有幸於圖書店中覓得此珍貴之書,便買諸家,悉心運氣以觀。

此書雖銷量達1000萬冊,創科普著作之奇蹟,引無數觀者摘鏡立目,但仍因其內容之艱深,專業知識之涉域甚廣,使文人墨客欲其書者盡折腰而視之為“天書”。

然也。霍金在書中系統地闡述了近代科學的發展史以及當代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其中的波粒二相性,宇稱不守恆,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反物質理論,黑洞引力論等等,皆為大學理工科專業內容,常人想以此書作為茶餘飯後的消遣用具,實非明智之舉。

至此,四周時光,全為此書而費盡心思,雖尚不可徹悟其內之深涵,卻也略悉端倪,了明大意,知作者之用心。於此,便欲粗評一二,傾我心之領悟,流我思之感慨。

對霍金——終為大師也

自患異症,身不由己。卻意志剛毅,才思迅捷,為此浩瀚之文,足可見其氣之深廣而奧絕也。此書絕非僅以理科專著自居,更溢人文情懷並與機智修辭。此舉,實深刻記於我心,令我無能忘之。文中多有將深艱科學原理設喻為普通生活場景之例項,其構思之絕妙,設喻之恰分,使人歎絕,不禁復感於霍之迅捷才思。如有幾例:霍將自旋為2(即旋轉一圈兩次重複自身)的粒子比喻為撲克牌中Q,仔細觀察不難發現,Q正是旋轉一圈後,兩次回到自身。又如,霍將無序度的箭頭成比作打桌球,打一杆後,原先有序的桌球,被分散為無序,而再打一杆使之重新回到有序的狀態是極不可能的。由此而揭示出時間作為熵的熱力學箭頭。如此之例,不勝列舉。作者使一本原先註定對常人繁雜、枯燥、乏味的理論科學知識專著,變得如此豐富,多彩而有趣,實在值得稱頌與敬佩。

讀書使人明智,此言非虛。《時間簡史》一書就是把讀者引向宇宙的起點和萬物的本源,從而引發我們對個人、對同伴、對事件、對社會、對生命、對世界、對意識等等等等的思考,進而使我們在自身尋找本質。無意中便提高了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此書從宇宙圖象說起,系統地介紹了時間、空間、量子、自然力、黑洞、蟲洞等內容。我們在與作者一同思索中,墮入了科學的迷幻之網,似乎時而看見一絲亮光,也許那就是未來的可以認識的世界。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