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寫觀後感了,以前單位裡總是安排一些“革命”電影,或者是一些教育性的片子組織觀看,觀看之後就讓每人交一篇《觀後感》,貼在牆上。據說政府宣傳部門對此排有年度計劃任務,哪個單位不響應,就會在年度單位考核成績的時候一票否決。所以,每次組織觀看,單位有關領導非常重視,整個部署嚴密而又神秘,通知中每每提到“不準無故請假”六個字,讓全體職工搞得惶惶然,惟恐不及,只能惟命是從。上幾天經朋友推薦,我在網路上看了龔琳娜《忐忑》影片,比較好玩,比較另類,比較覺得國內文藝界的開放程度猶若西方,雖然是非官方所為,這樣的影片出現是個好事情,它能夠引起心神極為不安,一種莫名的給力潛伏在身體內部,轟轟烈烈。“忐忑”這個詞語描述妥貼,據說是龔琳娜自已創編的歌名,了不得。為此,自己不禁萌了寫觀後感的念頭,立字為記,算是一次心情忐忑的證據。
龔琳娜的《忐忑》一首歌,化時三分左右時間,一開始就有妖魔出場的氛圍漸進式加強,必須要有陰森森的樣勢。隨著她的音調模擬行步如舞如飛的忽遠忽近,又忽近忽遠,聲音急而又緩,再緩,重而又輕,又輕。雜而有序,有群魔出場的幻象,像是到了《西遊記》中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中所記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最初場面:“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裡,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從西向東,徑奔唐僧而來。”看到龔琳娜的眼神,她的身段搖晃,她恍恍惚惚神經質般的扭動腰肢的樣子,讓我們似乎面臨到一位施法的妖魔,用狐媚攝魂的目光掃射著所有的觀眾,讓我們忐忑,搖動我們的心旌,抓握我們的神經命脈,隨由她歌聲的腔調晃動。我真的是看到了虛擬又不像虛擬的場景:薜蘿滿目,芳草連天。陰風陣陣,青嵐森森。而且龔琳娜的演唱,運氣和調門都把握得神秘與玄淵感,這比常規的歌曲更有妙趣,符合部分觀眾特別的心理需求與個性的審美主張。這樣迎合的結果會引起圈內騷動,爭議,鼓掌,噓聲一片。有人頓足,擊節,砸杯驚呼。
在我們印象之中,龔琳娜這位歌手並不熟悉。主要是沒有自己的個性化作品,走的藝術路子比較傳統,分不清她與眾多歌手不一樣的地方,因而被湮沒起來。這次有了《忐忑》這首歌,獨闢蹊徑的唱法,一夜之間暴紅,這讓整個大陸歌壇的歌手們忐忑不安,無言以對。而我今天趁著多年未下的大雪覆蓋著的仙潭,很靜寂的早晨聽這首《忐忑》,就像是大夢初醒,然後極力回憶著夢境裡的逼真細節,順著龔琳娜音色的提高與低抑,我想象著自己當時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