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噱頭,就不會有爭議;沒有爭議,就不會有關注;沒有關注,就不會有收視率。於麻麻又一次成功了,他以他那天雷滾滾狗血一地的噱頭引發了爭議,換來了關注,提高了收視率。
他贏了。輸的是我們。
多少原著黨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那麼熟悉的故事被改編得七零八落,全無當年意境;多少衝東黨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那麼嚮往的愛情被描繪得悽悽慘慘,再無昔時美好。
為什麼會這樣?
請允許我以我的理解,來解釋為什麼過程是衝東。
因為《笑傲江湖》已經被改編了太多次,再走張紀中那種路子,是沒有前途的。最厲害的人,能在別人找不到路的地方走出路來,能在別人看不到機會的時候找到機會。於麻麻就是這樣的人,他能在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裡講出自己新的東西,他知道,唯有如此改編,才能吸引眼球——哪怕引發罵戰,也要換取關注。
請允許我以我的理解,來解釋為什麼結局是衝盈。
因為在這個劇透盛行的時代,如果他完全顛覆了故事的結局,很多原著黨(大概包括我在內)也許就不會看了。大家會在一開始就牴觸這個電視劇,而不會去關心它到底演了些什麼。於麻麻很聰明,他給出了一個波折的過程,但同時也給出了一個符合原著的結局,他知道,唯有如此改編,才能保證下一部電視劇仍然能引起關注。
於是,我們大概可以知道,於麻麻的江湖裡沒有愛情,只有收視率。
但這不怪他。世界本是如此,如果他不想拍一部血本無歸的電視劇然後斷了自己的生路,他只能這樣。
可是觀眾不幹。一部總共55集的電視劇,花了前28集也就是整整一半的篇幅、用上了所有能想到的情節來營造一段浪漫甜美艱辛曲折的愛情,再花後27集也就是另一半的篇幅、用上了各種神邏輯神切換來毀掉它,這個轉折觀眾無論如何接受不了。
但我們還是應該感謝於麻麻不是嗎?沒有他,固然沒有今日的傷感,但沒有他,也不會有昨日的美好。
這是最好的時代。我們看見先輩們從來沒看見過的東西,享受祖宗們從來沒享受過的生活。
這是最壞的時代。我們忘記了最應該記住的信念,摒棄了最應該堅守的理想。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每個人都在這個江湖裡掙扎,為了生存,為了得到,為了成功。所以我們愛上書裡的衝盈,因為現實中我們再無琴瑟在御的時光;所以我們愛上劇中的衝東,因為現實中我們再無愛斷天涯的記憶。
我們不會像令狐沖那樣幸運,但我們想過沒有,我們也不會像令狐沖那樣瀟灑地對待人生。
金庸之後,再無金庸;《笑傲江湖》之後,再無《笑傲江湖》。
於麻麻不是神,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裡,他像其他所有人一樣,是這個時代裡的人。
所以問題的癥結不在於令狐沖到底愛誰,也不在於結局中到底誰跟誰在一起,而在於這劇情為了迎合而被改編得毫無邏輯可言。
教主墜崖前信誓旦旦地說“東方姑娘永遠在我心裡”,一秒後就跟聖姑卿卿我我;下了黑木崖卻突然瘋狂地照顧起小師妹,完全無視聖姑的辛苦;可是等聖姑的親爹被教主幹掉,又對著天花板思念起教主來。於麻麻的令狐沖就這樣在原著和神改編之間無限次穿越,一會兒智商向郭靖靠攏,一會兒性格向張無忌看齊,一會兒痴情著初戀,一會兒惦記著至愛,一會兒又憐取眼前人。難為華哥了,原來他演的不是武俠劇裡的俠客,而是倫理片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於麻麻就這個水平嗎?
不,不是的。
他想說,人的感情其實很複雜。這是有道理的。
譬如,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極為反感包養情婦的現象,至於小三上位,真真正正的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可是讀過《射鵰》的朋友們注意到了沒有,郭靖在蒙古時已經與華箏訂婚了——當然你可以說他們沒有感情——那他畢竟也答應了,沒感情你答應什麼?
但幾乎從來沒有人說過,黃蓉是小三。那大家有沒有想過,現實生活中那些被痛罵的養小三的人們,是不是也曾經像郭靖一樣淳樸,在某個後知後覺的時刻遇到了自己的黃蓉呢?
當然你會說那種機率太小了。不過我說這段話,也不是要為小三張目,更不是想在這兒討論包養小三的問題,只是想提醒大家:作為旁觀者去看別人的故事,和作為現實中的人去看別人的真實,是不一樣的。
當書中的愛情被讀者看在眼裡的時候,讀者其實很明白。於是讀者跟著張無忌一起在趙敏和周芷若之間搖擺,跟著陳家洛在霍青桐和喀絲麗之間糾結——都是很愛很愛的愛情,不好選。
於麻麻想表達的,其實就是這個。作為精英階層的一名成員,他對愛情有自己的理解。他想告訴觀眾,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人們會失去很多,也許就包括失去愛情。於是最愛的那個人,也許最後不在身邊。
但他木有拍好。
最先精神錯亂的是原著黨(我只能說“一部分”原著黨,不能代表所有原著黨)。
在原著中,令狐沖與任盈盈經歷了諸多磨難才終成眷屬,其間任盈盈為令狐沖付出了幾乎所有能付出的東西,還包容著令狐沖對嶽靈珊的熾烈思念。這是絕大部分原著黨認可的。
可是劇中,與任盈盈的身份設定幾乎相當甚至高出一截的東方不敗付出了本該由任盈盈付出的東西,換句話說,劇中衝東,其實就是書中衝盈,如果反對劇中衝東,實際上等於不認可原著衝盈。我曾深深地被書中任盈盈的付出所打動,然而我驚喜地發現,原著黨所反對的,恰恰是應該堅持的:付出、成全以及無條件地愛。
力挺衝盈的人高呼:東方不敗,你以為你付出,就可以得到愛?憑什麼?
可是書中衝盈就是以付出得到了愛。你說衝東沒有愛,因為付出得不到愛,那你為什麼贊成同樣以付出得到愛的衝盈?
很多人所以反對新劇,大抵也只能是因為,那個全心全意為令狐沖付出而不求任何回報甚至在令狐沖不愛她的情況下依然願意為他去死的女子,叫“東方不敗”而不叫“任盈盈”。
跟著精神錯亂的是衝東黨(我也只能說“一部分”衝東黨,不能代表所有衝東黨)。
很多衝東黨到底也沒明白為什麼令狐沖不願意跟東方姑娘在一起,最終只好歸因於令狐沖不懂愛,雷峰塔都倒下來。
甚至還有人罵任盈盈,說劇中任盈盈簡直赤果果小三嘴臉。
說實在的,我也不明白。這劇中的令狐沖同志與左右搖擺的張無忌等人不一樣,他不搖擺,他是切換。他不是覺得這個好那個也好,也不是覺得不想辜負這個也不能辜負那個,而是根據原著情節和改編情節的走向切換自己喜歡的人。每當我看到有的人費盡力氣想分析令狐沖同志究竟喜歡誰,我都替這樣的人著急:他沒邏輯,你非得給他找個邏輯,你想想你這邏輯能高明到哪裡呢?
所以我就不費心了。我只把我的想法寫下來,不去爭論什麼。我只想說,現在它火,自有它火的道理,將來它被遺忘,也有它被遺忘的原因。
也許教主、聖姑、小師妹,包括令狐公子,在很多年後還會被人記起,只是那時再回頭,看不見今日的熾烈——
我們是多麼傻,竟為了一部電視劇爭吵不休,甚至心神不寧?
可我們又是多麼聰明,因為我們將會老去,而在那之前,我們還要追尋愛情。
我們知道,世間再也找不到,那樣的愛情,那樣的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