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精忠岳飛》看完了。不可否認,本劇有很多脫離史實的地方,比如趙鼎之死(歷史上是絕食而死,非刀槍之災)、小滿報仇、忠義社素素、岳飛口口聲聲迎二聖(實際上在後期,岳飛已經把宋欽宗說成“聖眷”了)……但是,本劇畢竟把一個有血有肉的岳飛塑造出來了。
岳飛的忠是毫無疑問的。也正是因為“忠君”,才落得個如此下場。但是“忠”又是他的追求:忠於趙氏、忠於大宋、忠於人民。所以岳飛之死從另一個角度說,使他成了忠臣的典範。古有詩云:人生芳穢有千載,世上榮枯無百年。岳飛戰勝了時間,戰勝了歷史。
岳飛三十功名並沒有化作塵與土。因為如果沒有,南宋就會提前一百五十年滅亡。南宋滅亡會有什麼後果呢?看看徽宗的后妃、女兒、宮女就知道了。金人能夠製造靖康之恥,也就能夠製造建炎之恥,更會製造淳熙之恥。所以,雖然岳飛只打下半壁江山,亦保全了江南國土免遭兵焚。岳家軍使得漢文化多儲存了一百五十二年。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可能看過一篇文章《崖山之後無中國》。蒙古族橫掃歐亞,並不是值得國人自豪的事情。元朝殺掉了80%的漢人,致使中原文明近乎毀滅。金人也奉行屠城政策,不施仁政。所以有岳飛,是民族的大幸。
比起岳飛,趙構其實才是最可憐的人。趙構因為畏懼金人,在逃亡的路上失去了八歲的兒子,從此再無子嗣。由於徽宗的後代除了趙構以外全部被金人俘獲,所以徽宗一系可以說是斷子絕孫(當然,徽宗的一些女兒為金人養育的後代另當別論)。趙構作為殺害岳飛的主謀,失去了本來能夠獲得的“中興之主”的榮譽。筆者以為,中國歷史上只有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中興:光武中興。至於東晉偏安建康、南宋偏安臨安、南明偏安南京、溥儀“三登帝位”、蔣介石盤踞臺灣,都只能稱為“苟且偷安、苟延殘喘”而已。趙構有賢才而不能用,實為最大的蠢材和最具悲劇性的人物(趙構的父兄客死異鄉、妻子受辱自盡、兒子夭折)。貪戀皇位、陷害忠良、用人多疑、疑人多用,並不是一種帝王智慧,而是歷史的罪人。想起這位千古昏君,筆者不由自主地想默寫一首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才是堅決抗金的,但是像岳飛這樣的柱石已經沒有了,所以宋孝宗始終沒能越過黃河。真可謂是:高宗時期無中興之君,有中興之臣;孝宗時期有中興之君,無中興之臣。
秦檜最後是病死的。這個結局很多人表示不滿。但歷史是無法改變的。毫無疑問,秦檜當政讓宋朝烏煙瘴氣。有時候覺得,秦檜活在世界上有什麼意義呢?陷害了那麼多忠臣良將,晚上是否能夠睡著?為人心狠毒辣,唯有小人才會與之交往。秦檜將死的時候,還恬不知恥地要把相位傳給養子秦熺,結果被無情拒絕。秦檜是金朝的奸細,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大宋的子民。人生只是一場夢而已。自己作惡多端還要讓千秋萬代捱罵,真是無恥至極。
留名歷史的有兩種人:一種如岳飛,一種如趙構秦檜。而第三種人則繁衍了種族。細細一想,趙小滿、嶽銀屏真是不夠聰明。他們應該像嶽霖、嶽霆那樣,好好活著,好好養育後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即使過著平凡人的生活,也圓了岳飛的田園夢。我想岳飛臨死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子女們能快快樂樂地活著。
這部電視劇充滿了負能量,可是我們應該去挖掘岳飛身上的正能量。這位英雄叱吒風雲三十年,讓人感動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