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太空授課》觀後感

2024-02-07 5 [ 觀後感 ]

2013年6月20日,這是一個令許多熱愛科學、嚮往太空的人們激動的時刻,神舟十號上的航天員們將在太空中為大家進行授課。我們也沒有忘記,美國的女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也曾想在太空中為學生們展開人生中精彩的一課,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位光榮的女教師卻隨著“挑戰者號”隕落在了茫茫太空。今天,中國的三位英雄航天員實現了她的夢想。

授課航天員分別是女航天員王亞平,男航天員聶海勝,由張曉光擔任攝像師,他們在浩瀚的太空上為我們講授了精彩的一課。這節課共40多分鐘,王亞平共做了五個實驗,分別是在太空中的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球和水膜的實驗。這五個實驗看起來非常簡單,其實許多地方都有著深厚的物理知識,這一課也可以說是物理學家們研究的結晶。

首先,王亞平老師講授了質量測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用幽默、親和的語言為我們講了一些中的基礎知識,又讓聶海勝老師在太空艙裡表演雜技——半空打坐,我驚奇地發現,聶海勝老師用手在地上一撐令自己浮起來,然後竟然在半空中盤起來雙腿,穩穩當當的坐了起來。然後,王亞平老師又說她有“大力神功”。她用手指在聶海勝老師身上輕輕一推,聶海勝老師就向後飛了過去。王亞平老師說,在太空失重環境中,人的體重會輕很多。那麼,怎樣才能測量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體重呢?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於它的質量乘以速度,根據這個原理,就能測出物體在太空的質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支架固定後,在擺軸的前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著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後鬆手。這時我想:這小球一定會左右大幅度擺動的。但在太空中你猜怎麼著?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慢悠悠地懸浮著!想要它動該怎麼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很好玩,材料是我們熟悉的玩具——陀螺。王老師把干擾力用各種方式施加給陀螺,它就在太空中以不同的方式飛行著,多有趣啊。

第四個實驗的材料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放大鏡的架子和一袋水。王老師首先擠了擠水袋裡的水,我不禁有些擔心:水灑出來不會帶來麻煩嗎?但是王老師擠了半天才擠出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珠!這個水珠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毫不猶豫的落下來,而是像航天員們一樣在空中飄浮著,格外有趣。然後,王老師張開嘴,一口將小球吞了下去——我還真沒聽說過“吞水喝”的呢。然後用到金屬圈了!王老師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又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抽出後的金屬圈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於失重這個神奇的現象。

第五個實驗還是需要水膜,王老師將水膜體積變大,又用針管將紅色液體打入其中——只見紅墨水的顏色在水球中慢慢漫延開來,逐漸“佔領了”水球,圓圓的水球好像巫婆的水晶球,充滿了妖嬈的紅色。

神州十號空間交會對接,說明我國為未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徵著我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和逐漸昌盛的國運。我看到,中國這個巨人又站起來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