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思想品德小論文

2024-02-06 11 [ 說明文 ]

在成長曆程中,當得到老師或父母的誇獎時,我們會非常高興;當學習成績明顯退步時,會感到憂愁;面臨危急情況時,會驚恐;當遇到令人氣憤的事情時,會憤怒……我們有豐富多彩的情緒感受。

進入了青春期,情緒會變成暴躁,很容易會生氣,在這時,由於家庭施加壓力,情緒會更加暴躁。每當家長說幾句,就會狠狠地回應幾句,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甚至會做出一些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這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渴望獨立自主,不受成人的約束、限制,這時,大多數家長都會用回以前的教育方式,這樣引起小孩的反感與情緒不滿。他們對家長、老師、他人都有了獨立的看法;他們不願意成人過多的管教自己,他們自己的東西不願成人過多的過問,形成了一種閉鎖心理。所以家長若不注意傷了他的自尊心,會誘發他們的叛逆心理。

孩子在外面和別人打架,回家後,父親不問青紅皂白就說,你怎麼老是這樣,遲早要被學校開除,還罵孩子“不知長進的東西”。孩子在外面打架已經夠生氣了,回家父親還這樣說他,孩子會怒上加怒,會積下不滿情緒,從而更加恨父母,就會出現叛逆心理。當父親為此想發脾氣時,應儘量保持冷靜,避免講有傷孩子自尊心的話。

年10月14日,租住豐臺區角門的一名15歲女孩用刀砍傷了自己正在睡覺的母親。女孩的母親不到40歲,是外地來京務工人員,由於不滿女兒和一些男性朋友過多來往,多次責罵女兒發生衝突。女孩心裡積滿不滿情緒,為了表示自己的不滿,就趁其睡熟的時候,向她頭上砍一刀,導致顱骨骨折。又是一個父母責罵兒女,而兒女因情緒不滿對父母做出的報復行為。

這大多數是家長導致的,家長小小的一句話可以徹底地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不會調節、控制情緒的青少年因此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

而有時候,全是青少年自己內心所引發的。不滿情緒可能會引發暴力思想;在上海,一名女中學生助跑十米飛踹她的同學;在福州,四女一男在眾目睽睽之下暴打一名女生;在山西,23歲的高中教師郝旭東被自己的學生李某捅死在教室;在浙江,31歲的中學女教師被學生掐死在家訪途中;在安徽,有兩名學生在上課時打架,導致其中一人死亡……這都是不滿他人而對他人做出報復行為。以上的一幕幕看似限制級電影中的情景,但卻發生在一些只有十幾歲的孩子的身上,這一切是那麼的觸目驚心。青春期青少年正是性慾這種非理性力量最衝動的時期,這種衝動需要找到宣洩口,對他人施暴就是一種典型的宣洩不滿情緒的方式,如果不加以規範和疏導,會釀成大禍。

調節和控制情緒,首要培養自己具有樂觀的生活態度。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要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相信問題總會有辦法解決的,從而勇敢地面對現實,努力進取,對前途充滿信心和希望。二要適當地發洩積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緒。比如,可以向知己的人傾訴自己的苦惱和憂傷等等。這樣做,有助於消除心中的煩惱、壓抑,從而達到心平氣和。這種發洩對心理健康是有益的。三要保持適當的緊張和熱情。緊張是一種情緒,它能維持和提高學習、工作效率。如考試時產生的緊張情緒,能使大腦功能達到最高效率狀態。四要善於理智控制自已。青少年的種種要求和願望,都應符合社會道德和規範,否則就要用理智打消這種念頭,不能苛求社會與他人滿足自己的一切願望。這樣做對維持心理平衡,培養健康情緒有好處。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喜怒哀樂,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是情緒的奴隸,任它支配行為。如果說情緒是奔騰的洪水,那麼理智就是一道堅固的閘門。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