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雞眼草

jī yǎn cǎo

雞眼草
雞眼草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雞眼草
藥材拼音 jī yǎn cǎo
藥材別名 掐不齊、大字草、公母草、人字草、小蓄片、妹子草、紅花草、地蘭草、細花草、鋪地龍、紅骨丹、夏閉草
英文名稱 japan clover herb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藥用部分 來源於豆科植物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Schindl的全草。
(動)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厘米。莖基部常鋪地分枝略呈匍匐狀,莖枝上有白色向下的柔毛。三出複葉互生,小葉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0.5~1.5厘米,寬0.3~0.7厘米,先端有小尖頭,主脈和葉緣有疏毛,托葉長卵形,宿存。花1~2朵腋生,淡紅色,萼鍾狀,5深裂,花冠蝶形,雄蕊10,2體。莢果卵圓形,包於宿萼內,熟時褐色,外被細短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佈 生於路旁、山坡、田邊、雜草叢中。分佈於我國南北各地。
採收加工 7~8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藥材性狀 長10~30厘米。根細弱,莖多分枝,纖細,紅棕色或紅褐色,被白色細毛;質脆,易折斷。葉皺縮,展平為三出掌狀複葉;小葉片倒卵形或矩圓形,灰綠色或褐綠色,先端有小突刺,掐之斷面不整齊;托葉2枚,較大。蝶形花冠,花1~3朵腋生;花萼鍾狀,5裂,深紫色;花瓣5枚,淡紅紫色;雄蕊10,2體。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 性涼,味苦。歸胃經、大腸經。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健脾利溼。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用量15~30克,煎湯內服;鮮用30~60克;或搗汁;或研末。用治感冒發熱、暑溼吐瀉、痢疾、溼熱黃疸、熱淋、白濁。
藥理研究 雞眼草水浸劑在體外對4種痢疾桿菌和大腸桿菌無抗菌作用,僅醇浸液對弗氏痢疾桿菌顯示微弱作用,體外對弗氏、舒氏、志賀痢疾桿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5%本品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雞眼草中的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劑量依賴性地抑制白介素-5的生物活性。
化學成分 含芹菜素、槲皮素和各類苷類化合物。莖葉含有染料木素、異母荊素、異葒草素、異槲皮苷、山奈酚等。種子含有黎豆胺。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謹慎用藥。
配伍藥方 ①治黃疸型肝炎:鮮雞眼草、鮮車前草各60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②治小兒疳積:雞眼草全草15克。水煎服,連服3天。(《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跌打損傷:鮮雞眼草60克。酒、水各半煎,白糖調服。或鮮葉搗爛外敷。(《內蒙古中草藥》) ④治腹瀉、痢疾:雞眼草、馬齒莧、地錦草各30克(均鮮品)。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翠雲草
下一味中藥材: 龍葵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