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dà yán
藥材名稱 | 山大顏 |
藥材拼音 | shān dà yán |
藥材別名 | 山大刀、九節木、大羅傘、暗山公、刀槍木、刀傷木、九節仔頭 |
英文名稱 | red psychotria leaf |
功效分類 | 拔毒生肌藥 |
藥用部分 | 茜草科植物九節Psychotria asiaticaL.的葉及嫩枝。 |
(動)植物形態 | 常綠灌木,高1~3米。幼枝近四稜形,老枝近圓形,光滑;枝有明顯的節。葉對生,紙質,橢圓狀矩圓形,邊波狀,干時紅色。托葉闊,膜質,早落。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3歧,短於上部葉;花冠淺綠色或白色,裂片短三角形,冠管闊,裂片披針形,外翻;雄蕊5,著生於冠喉部。核果近球形,長約6毫米,熟時紅色,光滑;小堅果有稜4~5條。花期秋季。 |
產地分佈 | 生於荒野灌叢、村邊、林緣等處。分佈於我國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印度、中南半島和日本均有。 |
採收加工 | 全年採收,割取地上部分,曬乾。 |
藥材性狀 | 莖圓柱形,枝近四方形,莖節略膨大,或見環狀的托葉痕及對生的三角形葉痕,表面棕褐色,有縱裂紋;皮部薄,易剝落;斷面中空,並可見圓環狀線紋。葉紙質,皺縮,完整葉片展開後呈長圓形、橢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表面暗紅色,下表面淡紅色,網脈突出明顯,側脈腋內可見簇生短柔毛。氣微,味淡。以莖枝粗大均勻、色棕紅者為佳。 |
性味歸經 | 味苦,性涼。歸經無。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消腫拔毒。屬拔毒生肌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15~30克,煎服。外用適量,煎水燻洗、研末調敷,鮮品搗爛敷患處。用治白喉、扁桃體炎、咽喉炎、痢疾、腸傷寒、胃痛、風溼骨痛。外用治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瘡瘍腫毒、下肢潰瘍。 |
藥理研究 | 從山大顏乙醇提取物中分享出一種新的萘醌化合物九節素對體外人鼻咽癌(KB)細胞呈現顯著的細胞毒性,ED₅₀為3.0μg/ml。 |
化學成分 | 山大顏含酚類、甾體、鞣質、內酯和有機酸。從莖中分離出一種新的萘醌一九節木萘醌及堆心菊內酯。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 |
配伍藥方 | ①治腸傷寒:山大顏根、葉曬乾研粉。成人每次服2~3克(兒童0.5克),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②治骨折:山大刀根、葉研粉,酒醋調敷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