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膽礬

dǎn fán

膽礬
膽礬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膽礬
藥材拼音 dǎn fán
藥材別名 石膽、藍礬、畢石、君石、黑石,鴨嘴膽礬、翠膽礬、石液
英文名稱 bluestone
功效分類 湧吐藥
藥用部分 硫酸鹽類膽礬族礦物膽礬Chalcanthite的晶體,或為硫酸作用於銅而製成的含水硫酸銅結晶。
(動)植物形態 單晶體呈厚板狀或短柱狀,但不常見。集合體呈不規則塊狀、腎狀或粒狀。多具稜角,表面不平坦,深藍色或附有風化物——白色粉霜,半透明,硬度2.5,性極脆,易打碎,斷口貝殼狀。相對密度2.1~2.3。極易溶於水,使水呈均勻的天藍色。膽礬是由含銅硫化物氧化分解形成的次生礦物,可與藍銅礦(扁青)、孔雀石(綠青)等礦物共生。
產地分佈 天然膽礬主要產於氣候乾燥地區銅礦床的氧化帶中。分佈於雲南、四川、貴州、山西、陝西、湖南、江西、廣東等地。主產於雲南、山西。
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開採後選取藍色、有玻璃樣光澤者。人工合成者,可用硫酸作用於銅片或氧化銅而製得。
藥材性狀 不規則的塊片狀或斜方形稜柱狀結晶體,淡黃色或深藍色,半透明,具玻璃樣光澤,置空氣中逐漸風化,表面變為黃綠色;加熱去結晶水變為白色,遇水又變藍色。質硬而脆,易破碎,碎斷面顏色與表面相同。氣無,味澀。
性味歸經 性寒,味酸、辛。歸肝經、膽經。
功效作用 湧吐、解毒、去腐。屬湧吐藥。
臨床應用 用量0.3~0.6克,溫湯化服;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吹喉,或以水溶化外洗患處。用治中風、癲癇、喉痺、喉風、痰涎壅塞、牙疳、口瘡、爛弦風眼、痔瘡、腫毒。
藥理研究 動物實驗表明,本品具有利膽作用,可明顯促進膽汁分泌。並有催吐作用,內服後可刺激胃壁神經,反射引起口區吐。此外其濃溶液對區域性黏膜具有腐蝕作用,故可退翳。
化學成分 主含含水硫酸銅,通常是帶5分子結晶水的藍色結晶(CuSO₄·5H₂O)。
使用禁忌 體虛者忌服。
配伍藥方 ①治酒面熱盛,咽喉腫結閉塞:鴨嘴膽礬半錢,全蠍二個。上為末。以雞羽蘸藥人喉中,須臾,破開聲出,次用生青荷研細,井水調下。喉吐出毒涎即愈,未吐再服。(《直指方》膽礬散) ②治喉內結核不消:石膽、硇砂研細。每用竹筒吹之,或以箸頭蘸之。(《普濟方》保安散) ③治眼生膚翳,目赤痛,癢澀:石膽半兩,石鹽一兩,硃砂1兩,鹽綠半兩,龍腦一分,膩粉一錢。上為細末。每以銅箸頭取如小豆大.點同中,一日三四次。(《聖惠方》)石膽散) ④治大人、小兒牙齒動搖,齦顎宣露,骨槽風毒,宣蝕潰爛,不能入食者:膽礬二錢,雄黃二錢,麝香一錢(別研),龍骨一錢。七件同研令極細。每用一字,以鵝毛蘸藥掃患處,日用一二次。若小兒走馬疳,唇齦蝕爛者,先泡青鹽湯洗淨,後用新綿拭乾摻藥。 《楊氏家藏方》麝香礬雄散) ⑤治口舌生瘡:膽礬一分,幹蟾一分(炙)。共研為末。每取小豆大,摻在瘡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盡為度。(《聖惠方》) ⑥治口瘡,喉閉,乳蛾:膽礬一錢,熊膽一錢,廣木香三分。通為細末,以木鱉子一個,去殼,磨井水,以鵝翎蘸藥敷。(《攝生眾妙方》)
上一味中藥材: 石菖蒲
下一味中藥材: 甜瓜蒂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