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ǎng zǎo
藥材名稱 | 廣棗 |
藥材拼音 | guǎng zǎo |
藥材別名 | 五眼果、山棗、人面子 |
英文名稱 | fructus choerospondiatis |
功效分類 | 養心安神藥 |
藥用部分 | 漆樹科植物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Boxb.) Burtt et Hill.的成熟果實。 |
(動)植物形態 | 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縱裂,呈片狀剝落。小枝紫黑色,有皮孔。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具長柄;小葉對生,小葉片長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偏斜,全緣,兩面無毛,下面近蒼白色,側脈纖細,明顯。花雜性,異株;雄花和假兩性花淡紫紅色,成聚傘狀圓錐花序;雌花較大,單生於上部葉腋,具梗;萼杯狀,花瓣5片,分離;雄蕊10枚,花絲基部與10裂的花盤粘合,在假兩性花中的與花瓣略等長,在雌花中的突出;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下垂的胚珠1枚,花柱5,分離。核果狀漿果橢圓形或卵形,成熟時黃色。花期3~5月,果期8~10月。 |
產地分佈 | 常見於村旁或山澗溝谷疏林中;適應性強,於疏鬆溼潤而深厚的土壤生長較好。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
採收加工 |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後曬乾。 |
藥材性狀 | 橢圓形或近卵形。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澤,具不規則的皺褶,基部有果柄痕。果肉薄,棕褐色,質硬而脆。核近卵形,黃棕色,頂端有明顯的小孔,孔內含有種子。無臭,味酸。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甘、酸。歸經暫無。 |
功效作用 | 行氣活血、養心、安神。屬安神藥下分類的養心安神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1.5~ 2.5克,煎服。用治氣滯血瘀、胸痺作痛、心悸氣短、心神不安。 |
藥理研究 | 研究表明,它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抗炎、抗心肌缺血和保護心血管等作用,能夠改善心血管系統功能,對治療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療效。 |
化學成分 | 含黃酮、酚酸類化合物、氨基酸等成分。有效成分總黃酮有抗缺氧和對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且在多種動物模型上均有顯著抗心率失常、抗血小板凝集和增強免疫等作用。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 |
配伍藥方 | 中藥材廣棗在配伍藥方中有廣泛的應用,以下是一則相關的配伍藥方及其出處: 配方:廣棗450g、肉豆蔻75g、丁香75g、木香75g、楓香脂75g、沉香75g、牛心粉75g。以上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80~100g製成大蜜丸,另取硃砂粉末包衣,即得。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此藥方主要用於治療胸悶疼痛、心悸氣短、心神不安以及失眠健忘等症狀。 出處:該配方來源於蒙古族驗方,並經過現代工藝加工製成七味廣棗丸。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