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喜樹果

xǐ shù guǒ

喜樹果
喜樹果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喜樹果
藥材拼音 xǐ shù guǒ
藥材別名 喜果、千丈樹、水栗子、天梓樹、水桐樹、旱蓮、野芭蕉
英文名稱 common camptotheca fruit
功效分類 破血消癥藥
藥用部分 珙桐科植物旱蓮木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果實。
(動)植物形態 落葉大喬木,樹皮灰色,枝條有黃乳色皮孔。葉互生,卵狀長方形或卵狀橢圓形,長7~28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廣楔形,全緣,邊緣有纖毛,上面有疏毛或脫落,下面沿脈有毛,羽脈10~11對,葉柄紅色,有疏毛。花單性同株,成球形頭狀花序,花萼5齒裂,花瓣5,綠色,雄花雄蕊10,不等長,退化子房有時存在,雌蕊子房下位,1室,柱頭2~3裂,花盤明顯。果序球狀,直徑約5厘米,瘦果線形或披針形,長約2.5厘米,有翅,亮褐色。花期8月,果期10~11月。
產地分佈 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空氣較潮溼處。分佈於西南、中南及江蘇、浙江等地。有栽培。
採收加工 秋季待果實成熟後採收,曬乾。
藥材性狀 呈披針形,長2~2.5厘米,寬5~7毫米,先端尖,有柱頭殘基,基部變狹,可見著生在花盤上的橢圓形凹點痕,兩邊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澤,有縱皺紋,有時可見數條角稜和黑色斑點。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內有種子1粒,幹縮成細條狀。氣微,味苦。
性味歸經 性寒,味苦、澀。歸脾經、胃經、肝經。
功效作用 抗癌,散結,破血化瘀。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破血消癥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用量3~9克,或研末吞,或製成針劑、片劑。主治各種腫瘤,用於原發性肝癌,對胃癌、頭頸部腺源性皮癌、白血病、膀胱癌等惡性腫瘤等。也用於治療血吸蟲病引起的肝脾腫大。
藥理研究 抗腫瘤;有抑制成纖維細胞增生作用;抗早孕;抑制皰疹病毒。過去多從根中提取喜樹鹼,近年來研究發現果實療效最佳,毒性小,喜樹鹼和羥基喜樹鹼含量最高,採集方便,又不損傷植株,故目前商品多收購果實,作為提取分離喜樹鹼和羥基喜樹鹼的原料。目前多用喜樹果的提取物製成酒浸膏注射液及水煎膏片劑使用,其療效與喜樹鹼純品相似,而副作用明顯低於喜樹鹼純品。
化學成分 含喜樹鹼、羥基喜樹鹼、去氧喜樹鹼、喜樹次鹼,尚含樺皮酸及喜果苷。從喜樹果中還分離得11-羥基喜樹鹼、10-甲氧基喜樹鹼、脫落酸、丁香脂素和β-谷甾醇,其中11-羥基喜樹鹼、10-甲氧基喜樹鹼為新生物鹼。喜樹的根、莖幹、皮、葉和果實一樣均含喜樹鹼,均有抗癌作用。
使用禁忌 內服不宜過量。
配伍藥方 ①治胃癌,直腸癌,肝癌,膀胱癌:喜樹果研末,每日1次,每次6克。(《辨證施治》) ②治白血病:喜樹果30克,仙鶴草、鹿銜草、巖株、銀花、鳳尾草各30克,甘草9克。煎汁代茶飲。(《本草駢比》)
上一味中藥材: 乾漆
下一味中藥材: 急性子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