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è fēng téng
藥材名稱 | 血風藤 |
藥材拼音 | xuè fēng téng |
藥材別名 | 青藤、鐵牛入石、青筋藤、血風根、扁果藤、血寬筋、紅蛇根、牛參、老人根 |
英文名稱 | bloodvine |
功效分類 | 活血調經藥 |
藥用部分 | 為鼠李科植物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 Benth.的乾燥根或莖。 |
(動)植物形態 | 木質藤本。高2~3米。根粗壯,外皮暗紫紅色。莖多分枝,有細縱紋,幼枝綠色。單葉互生,革質,具柄;卵形或長圓形,長4~8厘米,寬2~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兩面綠色無毛,下面側脈極明顯。腋生聚傘花序或有時成頂生圓錐花序;花小,綠白色;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匙形;雄蕊5;子房2室,藏於五角形的花盤內。堅果球形,熟時紅褐色,頂部有一鴨舌形膜質的薄翅,翅長3~5厘米。花期夏季。 |
產地分佈 | 生於山澗溝邊的疏林下或灌木叢中。主產於福建、臺灣、廣西、廣東等地。 |
採收加工 | 春秋季採收莖,切段,曬乾。冬季挖根,切片,曬乾。 |
藥材性狀 | 血風藤為橢圓形、長圓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厚0.3-1厘米。栓皮灰棕色,栓皮脫落處現紅棕色。切面木部黃色,導管孔單個或多個放射狀排列,有的中央有細小的髓;質堅硬。氣微,味微苦。 |
性味歸經 | 性溫,味甘、苦。歸肝經、腎經。 |
功效作用 | 補氣養血,祛風通絡,強筋健骨。屬活血化瘀藥下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
臨床應用 | 內服:煎湯,15~30克;或浸酒。用於氣血虛弱,風溼痺痛,腰膝痠軟,筋骨痿弱,四肢麻木,跌打損傷,月經不調,血虛經閉。 |
藥理研究 | 血風藤具有保肝、抗炎的功效與作用,還能抑制腫瘤細胞株的生長。 |
化學成分 | 莖的成分未見報道。根含蒽醌化合物: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素-6,8-二甲醚,1-羥基-6,7,8-三甲氧基-3-甲基蒽醌,1,2,4,8-四羥基-3-甲基蒽醌,翼核果醌,萘醌化合物:翼核果醌-Ⅰ,翼核果素。還含羽扇豆醇。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 |
配伍藥方 | 1.治腰肌勞損:血風藤15克,杜仲18克,燉豬脊骨食用。 2.治跌打損傷:血風藤15克,當歸12克,川芎10克,水煎服。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