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薑黃

jiāng huáng

薑黃
薑黃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薑黃
藥材拼音 jiāng huáng
藥材別名 黃姜、寶鼎香
英文名稱 turmeric
功效分類 活血止痛藥
藥用部分 姜科植物薑黃Curcuma longaL.的根莖。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末端膨大成長卵形或紡錘狀塊根,灰褐色。根莖卵形,內面黃色,側根莖圓柱狀,紅黃色。葉基生;葉片橢圓形或較狹,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葉柄長約為葉片之半,有時幾與葉片等長;葉鞘寬約與葉柄等長。穗狀花序稠密;苞片闊卵圓形,每苞片內含小花數朵,頂端苞片卵形或狹卵形,腋內無花;花萼3鈍齒;花冠管上部漏斗狀,3裂;雄蕊藥隔矩形,花絲扁闊,側生退化雄蕊長卵圓形;雄蕊1,子房下位,花柱絲狀,基部具2棒狀體,柱頭二唇狀。蒴果膜質,球形,3瓣裂。種子卵狀長圓形,具假種皮。花、果期7~8月。
產地分佈 多栽於向陽、土壤肥厚質松的田園中。分佈於福建、浙江、臺灣、湖北等地。
採收加工 秋、冬採挖,洗淨,煮熟至透心為度,曬乾,去外皮,再曬乾。
藥材性狀 由主根莖加工的呈卵圓形或紡錘形,長2~3.5厘米,直徑1.5~2.5厘米。表面棕黃色至淡棕色,附短的鬚根,並有多數點狀下陷的鬚根或少數圓形側生根莖痕。質堅硬,擊破面深黃色至紅黃色,角質,具蠟樣光澤,有點狀維管束。氣香特異,味辛,微苦。由側生根莖加工的呈圓柱形,稍扁壓,長2.5~6厘米,直徑0.8~1.5厘米,略彎曲,常有短的分枝,一端圓鈍,一端為斷面。表面有縱皺紋和明顯環節。
性味歸經 性溫,味苦、辛。歸脾經、肝經。
功效作用 破血行氣、通經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止痛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用治心腹痞滿脹痛、癥瘕、婦女血瘀經閉、產後瘀停腹痛、跌打損傷、癰腫等。
藥理研究 藥理研究表明,本品有保肝、利膽、抗菌、抗炎、抗腫瘤、抗艾滋病、抗生育、降血脂、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病原蟲、加快創傷癒合、抗突變等作用。對消化系統有保護作用;增加心臟冠脈血流量;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化學成分 主要含揮發油及酚性物質。揮發油已鑑定出51種成分,以萜類化合物為主,主要有薑黃酮、姜油烯等;酚性成分主要有薑黃素等。應用薄層一比色法測定薑黃素、脫甲氧基薑黃素和雙脫甲氧基薑黃素的含量,並應用薄層掃描法測定薑黃素的含量。另含薑黃新酮、3-谷固醇、3-谷固醇-3-O-胡蘿蔔苷、薑黃多糖等。
使用禁忌 血虛無氣滯血瘀及孕婦慎服。
配伍藥方 ①治右肋疼痛,脹滿不食:薑黃(洗)、枳殼(去瓤,麩炒)、桂心(去粗皮,不見火)各15克,甘草(炙)6克。上為細末,每服6克。薑湯調服,熱酒調服亦可,不拘時候。(《濟生續方》推氣散) ②治心痛:薑黃30克,桂(去粗皮)90克。上二味,搗羅為細散。每服6克,醋湯調下。(《聖濟總錄》薑桂散) ③治臂背痛,非風非痰:薑黃、甘草,羌活各30克,白朮60克。每服30克,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當歸、芍藥。(《赤水玄珠》薑黃散) ④治牙痛不可忍:薑黃、白芷、細辛等分。上為粗末。擦患處,須臾吐涎,以鹽湯漱口。面赤腫者,去薑黃加川芎,其腫立消。(《景嶽全書》薑黃散) ⑤治諸瘡癬初生時痛癢:薑黃敷之。(《千金要方》)
上一味中藥材: 絲瓜絡
下一味中藥材: 骨碎補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