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谷精草

gǔ jīng cǎo

谷精草
谷精草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谷精草
藥材拼音 gǔ jīng cǎo
藥材別名 流星草、移星草、魚眼草、戴星草、文星草、珍珠草
英文名稱 Eriocauli Flos
功效分類 辛涼解表藥
藥用部分 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的帶花莖的頭狀花序。
(動)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葉簇生,線狀披針形,先端稍鈍,無毛。花莖多數,簇生,鞘部筒狀,上部斜裂;頭狀花序半球形,總苞片倒卵形,苞片膜質,楔形,於背面的上部及邊緣密生白色棍狀短毛;花單性,生於苞片腋內,雌雄花生於同一花序上,有短花梗;雄花少數,生於花序中央,萼片癒合成佛焰苞狀,倒卵形,側方開裂,先端3淺裂,邊緣有短毛;花瓣連合成倒圓錐形的管,先端3裂,裂片卵形,上方有黑色腺體1枚;雄蕊6,花葯圓形,黑色;雌花多數,生於花序周圍,幾無花梗,花瓣3,離生,匙狀,倒披針形,上方的裡面有黑色腺體1枚;子房3室,各室具1胚珠,柱頭3裂。蒴果3裂。花期6~8月,果期9~11月。
產地分佈 生於湖沼地、溪溝、田邊潮溼處。分佈於浙江、江蘇、安徽等地。
採收加工 秋季開花時採收,將花莖拔出,除去泥雜,曬乾。
藥材性狀 為帶花莖的頭狀花序或帶莖葉的全草。多紮成小把,少數散開。全體呈淡黃棕色。花莖纖細,長短不一,長14~24厘米,直徑1毫米以下,淡黃綠色,具4~5條扭曲稜線,有光澤,質柔軟。頭狀花序呈半球形,直徑4~5毫米,底部有黃白色總苞,總苞片層層緊密排列呈盤狀,有光澤,淡黃色,上部邊緣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頂部灰白色。用針層層挑開,可見有數十朵雄、雌花,揉碎後有多數黑色花葯及細小黃綠色未成熟的果實。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 性平,味辛、甘。歸肝經、肺經。
功效作用 疏散風熱、明目退翳。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臨床應用 用量4.5~9克。用治肝經風熱所致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羞明多淚、雀盲、頭痛、齒痛、喉痺、鼻衄等。
藥理研究 有抗菌作用。本品水浸劑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鐵鏽色小芽孢癬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毛谷精草水浸劑,也對絮狀表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等面板真菌有效。其煎劑對綠膿桿菌作用較強,對肺炎球菌和大腸桿菌作用弱。
化學成分 含谷精草素、7,3’-二羥基-5,4’,5’-三甲氧基異黃酮、決明內酯-9-O-β-D-葡萄糖苷、γ-生育酚乙酸酯等成分。
使用禁忌 血虛目疾慎服,忌用鐵器煎藥。
配伍藥方 ①治目赤腫痛:谷精草15克,薺菜15克,紫金牛15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目中翳膜:谷精草、防風等分。為末,米飲服之。(《綱目》引《明目方》) ③治感冒發熱頭痛,咽炎:谷精草9~12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④治小兒中暑吐瀉:谷精草全草30~60克,魚首石9~15克。水煎內服,每日服2次,連服數次可愈。(《泉州本草》) ⑤治一切遺症、白濁白淋難愈者:谷精草、豬骨髓各30克。酒煎服,以好為度。(《文堂集驗方》) ⑥治鼻衄:用谷精草搗羅為末,以熱麵湯調下6克。(《聖惠方》)
上一味中藥材: 菊花
下一味中藥材: 薄荷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