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枳椇子

zhǐ jǔ zi

枳椇子
枳椇子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枳椇子
藥材拼音 zhǐ jǔ zi
藥材別名 拐棗、枳棗、棘枸、雞爪梨、樹蜜、雞爪果、木蜜、蜜屈律、還陽藤
英文名稱 Turnjujube
功效分類 利尿通淋藥
藥用部分 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的成熟種子。
(動)植物形態 落葉喬木。高達10米。樹皮深灰色,多深縱裂,小枝紅褐色。單葉互生,葉片卵圓形或廣卵形,葉柄具鏽色細毛。復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總花梗長6厘米,花雜性,淡黃綠色;萼片5,近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兩側捲起;雄花有雄蕊5枚,花絲細,有退化子房;兩性花有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生於花盤中,3室,每室1胚珠,花柱3裂。果近圓形或廣橢圓形,直徑6~8毫米,灰褐色,3室,各具1粒種子。花序軸於果實成熟時肥厚,直徑3~5毫米,紅褐色。種子扁圓形,直徑3~5毫米,厚1~1.5毫米,紅褐色。具光澤,背面稍隆起,腹面平坦。花期5~6月,果期10月。
產地分佈 生於溝邊、路邊或山谷中。分佈於我國華北、華東、西南等地。
採收加工 10~11月果實成熟時,採摘帶有肉質花序軸的果實,曬乾,取出種子。
藥材性狀 扁平圓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較平,直徑3~5毫米,厚約2毫米。表面紅棕色至紅褐色,平滑光澤,基部有橢圓形點狀的種臍,頂端有微凸的合點,腹面有一條縱行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厚約1毫米,胚乳乳白色,油質,其內包圍有2片肥厚的子葉,呈淡黃色至草綠色,亦油質。氣微弱,味苦而澀。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歸胃經。
功效作用 止渴除煩、清溼熱、解酒毒。屬利水滲溼藥下屬分類的利尿通淋藥。
臨床應用 用量4.5~9克,內服煎湯;或泡酒服。用治煩渴嘔逆、二便不利等。
藥理研究 抑制中樞;降壓;抗脂質過氧化;增強綜合體能。藥理實驗表明,對家兔有顯著的利尿作用,且無任何副作用。
化學成分 主要含黑麥草鹼、β-咔啉、枳椇苷C、枳椇苷D、枳椇苷G、枳椇苷G’、枳椇苷H、歐鼠李鹼、枳椇鹼A、枳椇酸、葡萄糖、蘋果酸鈣等成分。
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
配伍藥方 ①治醉酒:枳椇子30克,煎水冷服。或枳椇子12克(杵碎),葛花9克,煎水冷服。(《安徽中草藥》) ②治傷暑煩渴,頭暈,尿少:枳椇子、竹葉各30克。水煎服。(《華山藥物志》) ③治風溼癱瘓:枳椇子150克,紫薇樹皮15克。泡酒1000毫升,早晚各服15~30毫升。(《貴州草藥》) ④治風溼麻木:枳椇子120克,白酒500克,浸泡3~5天,每次服1小酒杯。每日2次。(《安徽中草藥》) ⑤治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枳椇子、知母各9克,金銀花24克,燈心草3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上一味中藥材: 薏苡仁
下一味中藥材: 地膚子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