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瞿麥

qú mài

瞿麥
瞿麥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瞿麥
藥材拼音 qú mài
藥材別名 石竹子花、十樣景花、洛陽花、大蘭、南天竺草、麥句姜
英文名稱 fringed pink
功效分類 利尿通淋藥
藥用部分 石竹科植物瞿麥Dianthus superbus L.或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的地上部分。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莖簇生,直立,基部稍呈匍匐狀,上部分枝,圓柱形,下部節間較短,光滑,全體呈白綠色。單葉對生,無柄,葉片寬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狹窄成短鞘圍抱節上,邊緣有細齒或全緣。夏季開白色或紅色花,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成聚傘花序,萼下小苞片呈卵形,長約為萼管的1/4;花瓣5,先端剪裂至中部以下成絲狀;雄蕊10枚,子房上位,1室,花柱2。蒴果包於宿存的萼管內,先端4裂。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產地分佈 生於山坡疏林邊及溪邊草叢中,分佈於全國各地。
採收加工 夏、秋季花、果期採割,除去雜質,乾燥。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上部有分枝,表面淡綠色或黃綠色,光滑無毛,節明顯,略膨大,斷面中空。葉對生,多皺縮,展平葉片呈條形至條狀披針形。枝端具花和果實,花萼筒狀,苞片4~6,寬卵形,長約為萼筒的1/4;花瓣棕紫色或棕黃色,捲曲,先端深裂成絲狀。蒴果長筒形,與宿萼等長。種子細小,多數。無臭,味淡。
性味歸經 性寒,味苦。歸心經、小腸經。
功效作用 利尿通淋、破血通經。屬利水滲溼藥下屬分類的利尿通淋藥。
臨床應用 用量9~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用治熱淋、石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月經閉止。
藥理研究 藥理研究表明,有利尿、降血壓的作用;對離體蛙心、兔心有明顯抑制作用;尚有微溶血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 含皂苷、糖類維生素A樣物質。全草尚含少量生物鹼、金聖草素-6-順式-α-D-吡喃葡萄糖苷、金聖草素-6-反式-α-D-吡喃葡萄糖苷、茴香腦、瞿麥皂苷、瞿麥吡喃酮苷、水楊酸甲酯等成分。
使用禁忌 下焦虛寒,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新產者禁服。
配伍藥方 ①治目赤腫痛:瞿麥、菊花各9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②治血淋:鮮瞿麥30克,仙鶴草15克,炒梔子9克,甘草梢6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③治石淋,小便澀痛不可忍:瞿麥30克,車前子45克,葳蕤30克,滑石45克。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12克,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聖惠方》) ④治婦人經血不通:瞿麥、木通、大黃各60克。上為細末。酒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食前。(《普濟方》) ⑤治血瘀經閉:瞿麥、丹參、益母草各15克,赤芍、香附各9克,紅花6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⑥治婦女外陰糜爛,面板溼瘡:瞿麥適量。煎湯洗之,或為細面撒患處。(《河北中藥手冊》) ⑦治食管癌、直腸癌:瞿麥鮮品30~60克(幹品18~30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上一味中藥材: 川木通
下一味中藥材: 扁蓄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