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蠶沙

cán shā

蠶沙
蠶沙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蠶沙
藥材拼音 cán shā
藥材別名 蠶砂、晚蠶沙、蠶矢、原蠶屎、晚蠶矢、蠶屎、二蠶沙
英文名稱 silkworm excrement
功效分類 祛風溼強筋骨藥
藥用部分 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 moriL.幼蟲的乾燥糞便。
(動)植物形態 雌雄成蟲全身皆密佈白色鱗片。體長1.6~2.3厘米。翅展3.9~4.3厘米。頭部較小。複眼1對。口器退化,下唇須細小。觸角呈羽毛狀。翅2對,前翅位於中胸部,呈三角形,較大;後翅生自後胸,較小;翅面有白色鱗片。雌性腹部肥碩,末端鈍圓;雄性腹部狹窄,末端稍尖。幼蟲體色灰白色至白色,胸部第2、3節稍見膨大,有皺紋。腹部第8節背面有一尾角。
產地分佈 為人工飼養,一年可繁殖3代。分佈於全國各地,以長江以南為主。
採收加工 夏季收集二眠至三眠時排出的糞便,除去雜質,曬乾。
藥材性狀 顆粒狀六稜形,長2~5毫米,直徑1.5~3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綠色,粗糙,有6條明顯的縱溝及橫向淺溝紋。質輕脆,手捏易成粉末。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辛。歸肝經、脾經、胃經。
功效作用 祛風除溼、和胃化濁。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
臨床應用 用量10~15克,紗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細末調敷患處。用治風溼痺痛、肢體不遂、風疹瘙癢、吐瀉轉筋、閉經、崩漏。
藥理研究 實驗表明,蠶沙具有抗癌及光敏作用;經日光照射的蠶沙對小雞具有鈣化骨骼的作用;其水提液具有抗牛凝血酶作用,可顯著延長人血纖維蛋白質凝聚時間。
化學成分 含葉綠素衍生物、植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麥角甾醇、蠶沙酮、有機物、灰分、遊離醇類和烴類等化學成分,以及蛋白質、18種氨基酸和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E。
使用禁忌 胃腸虛弱者慎服,血不養筋、手足不遂者禁服。
配伍藥方 ①治風溼痛,或麻木不仁:晚蠶沙30克,煎湯,臨臥和入熱黃酒半杯同服。(《現代實用中藥》) ②治風緩麻痺,諸節不遂,腹內宿痛:蠶沙炒黃,布袋盛,酒浸內服。(《壽世青編》) ③治風瘙癮疹,遍身皆癢,搔之成瘡:蠶沙一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溫熱得所以洗之,宜避風。(《聖惠方》) ④治乾溼癬:蠶沙120克,薄荷15克。上為末,生油調搽之;溼者幹摻之。(《衛生寶鑑》祛溼散) ⑤治帶狀皰疹:蠶沙30克,雄黃12克。共研末,用香油調敷患處。(《廣西藥用動物》) ⑥治月經久閉:蠶沙120克(炒微黃),無灰酒一壺。重湯煮熟,去滓。溫飲一盞。(《內經拾遺方論》蠶沙酒) ⑦治吐血,衄血,大便下血:蠶沙30克,炒黑成炭,研末。每日2~3次。每次3克,開水送服。(《廣西藥用動物》) ⑧治血淋:晚蠶沙,研為末,每於食前酒送下6克。(《普濟方》)
上一味中藥材: 烏梢蛇
下一味中藥材: 槲寄生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