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è gān
藥材名稱 | 射干 |
藥材拼音 | yè gān |
藥材別名 | 烏扇、扁竹、寸幹、金絞剪、剪刀草、扇把草、山蒲扇 |
英文名稱 | blackberry lily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藥用部分 | 鳶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 DC.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根狀莖橫走,略呈結節狀,外皮鮮黃色,生多數鬚根。莖直立,下部生葉。葉2列,嵌疊狀排列,寬劍形,扁平,長25~60厘米,寬2~4厘米,綠色,常帶白粉,基部抱莖,葉脈平行。聚傘花序傘房狀頂生;總花梗和小花梗基部具膜質的苞片;花橘黃色,直徑3~5厘米,花被片6,橢圓形,長2~2.5厘米,寬約l厘米,散生暗紅色斑點,內輪3片較外輪3片略小,基部合生成短筒;雄蕊3枚,著生在花被片基部;子房下位,3室,花柱棒狀,頂端3淺裂,被短柔毛。蒴果倒卵圓球形,長2.5~3.5厘米,有3縱稜,成熟時沿縫線3瓣裂。種子黑色,近球形,有光澤。花期7~9月,果期8~9月。 |
產地分佈 | 生長於山坡、乾草原、溝谷及灘地,亦有栽培供觀賞用的。廣佈於全國各地。 |
採收加工 | 春初剛發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乾燥。 |
藥材性狀 | 不規則結節狀,長3~10厘米,直徑1~2厘米。表面黃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皺縮,有較密的環紋。上面有數個圓盤狀凹陷的莖痕,偶有莖基殘存;下面有殘留細根及根痕。質硬,斷面黃色,顆粒性。氣微,味苦、微辛。 |
性味歸經 | 性寒,味苦。歸肺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消痰、利咽。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熱毒痰火鬱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具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對治療病毒性咽喉炎有很大意義,特別用於治療喉頭痙攣水腫效果較好。此外,與其他中藥配伍對感冒、氣管炎、慢性胃炎療效頗佳。 |
藥理研究 | 具有抗炎、解熱、抗過敏、抗微生物、祛痰、抗凝血、促進唾液分泌、降血壓、利膽、利尿、增進神經細胞生存和生長等作用。 |
化學成分 | 本品含鳶尾苷元、鳶尾黃酮新苷元A、洋鳶尾素、射干酮、杧果苷、射干醛、射干醇A、射干醇B等,還含野鳶尾苷和欄果苷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病無實熱、脾虛便溏及孕婦忌服。 |
配伍藥方 | ①治喉痺:射干,銼細,每服15克,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蜜少許,旋旋服。(《聖濟總錄》射干湯) ②治白喉:射干3克,山豆根3克,金銀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③治關節炎,跌打損傷:射干90克,入白酒500克,浸泡一星期,每次飲15克,每日2次。(《安徽中草藥》) ④治二便不通,諸藥不效:射干搗汁,服一盞立通:(《普濟方》) ⑤治腮腺炎:射干鮮根10~15克,水煎,飯後服,日服2次。(《福建民間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