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半枝蓮

bàn zhī lián

半枝蓮
半枝蓮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半枝蓮
藥材拼音 bàn zhī lián
藥材別名 狹葉韓信草、急解索、細米草、偏頭草、半向花、四方草、通經草、牙刷草、耳挖草
英文名稱 Sculellaria barbata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
藥用部分 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 Don.的全草。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直立草本。莖四稜形,分枝多,下部略呈紫色,無毛。葉互動對生,有短柄,葉片三角狀長卵形至披針形,頂端略鈍,邊緣具疏鈍齒,基部截形,葉上面深綠色,被稀柔毛,下面淡綠色,僅葉脈及邊緣有稀柔毛。花頂生於莖及分枝的上部,每輪有花2朵,並生,整合偏一側的總狀花序;花萼紫色,萼筒外面密被短柔毛,內面無毛,上唇背部附有盾片,果期增大;花冠藍紫色,外面密被長柔毛,內面無毛,冠筒基部前方囊狀,下唇中間裂片呈盔狀;雄蕊4枚,2強;花柱著生於子房基部,柱頭2裂,果實成熟時上萼筒開裂而脫落,下萼筒宿存,露出4個扁球形小堅果。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產地分佈 常生於田埂、溪邊或潮溼草地上。分佈於廣東、浙江、福建、臺灣、廣西、海南等地。
採收加工 春、夏季開花期採收。拔取全株,除去泥沙,曬乾。
藥材性狀 無毛或花軸上疏被毛。根纖細。莖叢生,較細,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綠色。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三角狀卵形或披針形;先端鈍,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的鈍齒;上表面暗綠色,下表麵灰綠色。花單生於莖枝上部葉腋,花萼裂片鈍較圓;花冠二唇形,棕黃色或淺藍紫色,被毛。果實扁球形,淺棕色。氣微,味微苦。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寒。歸肺經、肝經、腎經。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尿。屬清熱藥下屬中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 用量15~30克,煎服;鮮品用量30~60克。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用治晚期血吸蟲病腹水、肝硬化腹水、毒蛇咬傷、瘡癤癰腫。
藥理研究 抗癌,對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 NvIL)血細胞有輕度抑制作用。提高免疫系統功能,但大劑量注射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數;有抑菌作用;有較強的對抗由組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縮作用。有很好的解痙祛痰作用。具有利尿、興奮呼吸及解蛇毒的作用。
化學成分 主含生物鹼、黃酮苷、皂苷、氨基酸、多糖、菊糖、紅花素、異紅花素、野黃芩苷、高山黃芩素、半枝蓮素、半枝蓮種素、對香豆酸、原兒茶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 孕婦和血虛者慎服。
配伍藥方 ①治胃氣痛:半枝蓮30克,豬肝或雞1只(去頭及腳尖,內臟),水、酒各半燉熟。分2~3次服。(《泉州本草》) ②治吐血、咯血、血淋及外傷出血:半枝蓮30~5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調服,傷處用渣外敷。(《浙南本草選編》) ③治慢性腎炎水腫:半枝蓮鮮草30克。切細搗爛,同雞蛋攪勻蒸熟,做成蛋餅,候冷敷臍部,每日1次,約敷6小時。(《浙南本草選編》) ④治肝炎:鮮半枝蓮15克,紅棗5個。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帶狀皰疹:半枝蓮加米泔水適量搗爛,取汁外塗,每日數次。(《浙南本草選編》) ⑥治早期肺癌、肝癌、直腸癌: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各30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地錦草
下一味中藥材: 半邊蓮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