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

孫破虜討逆傳原文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少为县吏。年十七,与父共载船至钱唐,会海贼胡玉等从匏里上掠取贾人财物,方于岸上分之,行旅皆住,船不敢进。坚谓父曰:“此贼可击,请讨之。”父日:“非尔所图也。”坚行操刀上岸,以手东西指麾,若分部人兵以罗遮贼状。贼望见,以为官兵捕之,即委财物散走。坚追,斩得一级以还。父大惊。由是显闻,府召署假尉。会稽妖贼许昌起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韶扇动诸县,众以万数。坚以郡司马募召精勇,得千余人,与州郡合讨破之。是岁,嘉平元年也。刺史臧旻列上功状,诏书除坚监渎丞,数岁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

  中平元年,黄巾贼师张角起于魏郡。托有神灵,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潜相连结,自称黄天泰平。三月甲子,三十六(万)一旦俱发,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汉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俊将兵讨击之。俊表请坚为佐军司马,乡里少年随在下邳者皆愿从。坚又募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许人,与俊并力奋击,所向无前。

  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俊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边章、韩遂作乱凉州,中郎将董卓拒讨无功。中平三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温以诏书召卓,卓良久乃诣温。温责让卓,卓应对不顺。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曰:“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温曰:“卓素着威名于陇蜀之间,今日杀之,西行无依。”坚曰:“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于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于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于是在矣。”温不忍发举,乃曰:“君且还,卓将疑人。”坚因起出。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然闻坚数卓三罪,劝温斩之,无不叹息。拜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周朝、郭石亦帅徒众起于零、桂,与星相应。遂越境寻讨,三郡肃然。

  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为乌程侯。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睿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坚以牛酒礼咨,咨明日亦答诣坚。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坚:“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咨大惧欲去,兵陈四周不得出。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便牵咨于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

  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治兵于鲁阳城。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施帐幔于城东门外,祖道送称,官属并会。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十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

  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着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着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闲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是时,或间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阳人去鲁阳百余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术踧踖,即调发军粮。坚还屯。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

  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讫,引军还,住鲁阳。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兄子贲,帅将士众就术。术复表贲为豫州刺史。

  坚四子:策、权、翊、匡。权既称尊号,谥坚曰武烈皇帝。

  策字伯符。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坚薨,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

  徐州牧陶谦深忌策。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太傅马日磾杖节安集关东,在寿春以礼辟策,表拜怀义校尉,术大将乔蕤、张勋皆倾心敬焉。术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隐于内厩。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已而更用丹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

  康不与,术大怒。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常衔恨。术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

  寿春,术已据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扬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贲退舍历阳。繇遣樊能、于麋东屯横江津,张英屯当利口,以距术。

  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

  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于历阳,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众各万余人,处处屯聚。

  吴景等欲先击破虎等,乃至会稽。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扬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

  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余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勋众尽降,勋独与麾下数百人自归曹公。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安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呼权佩以印绶,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权称尊号,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绍卒,子奉嗣。孙皓时,讹言谓奉当立,诛死。

  评曰:“孙坚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孫破虜討逆傳譯文

  (孫堅傳)

  孫堅傳,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孫武的後代。他年輕時做過縣吏。

  十七歲那年,他與父親一同坐船到錢塘,正碰上海盜胡玉等,從匏裡上岸搶掠商人錢財後,在岸上分贓,來往行人都不敢行近,過路船隻也不敢前行。孫堅對其父說:“這些強盜可以捉拿住,請讓我去幹。”他的父親說:“這種事不是你能幹得了的。”孫堅當即拿起刀上了岸,用手東指西指的,就像在分派幾股隊伍去包圍強盜的樣子。那些盜人見他如此情形,以為是官兵來捕捉他們,嚇得趕緊扔掉搶來的錢財四散而逃。孫堅緊追上去,砍下一個強盜的腦袋帶轉來,他的父親對此大為驚訝。自此孫堅聲名大振,州府召他為假尉。

  熹平元年(172),會稽郡賊人許昌在句章縣謀反,自稱為陽明皇帝,與他的兒子許韶煽動起周圍各縣,共招集幾萬人。孫堅以郡司馬的身份召募精兵,共得千餘人。與州郡共同合作討伐並消滅了許昌。刺史臧旻上奏羅列孫堅的功績,皇帝下詔任命孫堅為鹽瀆丞,幾年後改為盱眙縣丞,後又改任下邳縣丞。

  中平元年(184),黃巾軍首領張角在魏郡發動起義,假託自己受神靈保佑,派遣八人前往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宣揚太平道來教化民眾。而各州暗中互相串連,自稱黃天泰平。三月初五,三十六方一同舉起義旗,天下百姓紛紛響應,焚郡燒縣,斬官殺吏。漢朝廷派遣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朱儁,領兵征討。朱儁上表請派任孫堅為佐軍司馬,自在家鄉起,一直跟隨孫堅多年的,當時在下邳的青年們都自願隨他去從軍戰鬥。孫堅又招募各路商人及淮河、泗水一帶的精兵一千多名,與朱儁協力奮戰,所向無敵。汝、潁一帶的起義軍戰鬥失利,逃至宛城堅守。孫堅獨當一面,身先士卒,登上城牆,眾兵卒蜂擁而上,大破起義軍。朱儁將孫堅作戰行為奏明朝廷,詔命孫堅為別部司馬。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中郎將董卓徵御無功。

  中平三年(186),朝廷派司空張溫代行車騎將軍職權,西往討伐邊章等。張溫上表請派孫堅參與軍事,屯守長安。張溫以詔書召見董卓,董卓過了好久才來見張溫。張溫責備董卓,董卓回話很不客氣。孫堅當時也在座,向前與張溫耳語說:“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應當以不按時應召前來之罪,按軍法殺掉他。”張溫說:“董卓一向在隴、蜀一帶享有威名,現在殺掉他,西進討伐沒有依靠了。”孫堅說:“您親領皇家軍隊,威震天下,還依賴什麼董卓?看董卓今天的談話,並不想聽您的,輕上無禮,是第一條罪狀。邊章、韓遂胡作非為已一年多,應當及時進討,而董卓反說不可,沮喪軍心,疑惑將士,是第二條罪狀。董卓接受重任而毫無戰功,召其前來又滯緩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條罪狀。古代名將,帶兵臨陣,無不果斷地斬處違犯軍紀者,來顯揚威嚴,故此有了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乾的事。現在您對董卓留情,不立即斬殺,如此必然使軍威受到損虧。”張溫不忍心執行軍法,於是就說:“你暫時先回營,免得董卓會懷疑你。”孫堅於是起身離去。邊章、韓遂聽說大兵壓境,其黨徒紛紛離散,都請求投降。軍隊班師後,朝廷議事大臣們認為軍隊並未與敵交戰,不能判功論賞,然而他們聽說孫堅指陳董卓三大罪狀,勸張溫斬殺董卓,無不嘆息。孫堅被任為議郎。其時長沙賊寇區星自稱將軍,聚眾萬餘人,圍攻長沙城邑,於是朝廷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

  孫堅到長沙後親率將士,擬定進攻計劃,不及一月,就擊破區星等人眾。周朝、郭石也率領徒眾在零陵、桂陽等地起事,與區星相呼應。於是孫堅越境追尋討伐,三郡全都得以安定。漢朝廷根據孫堅前後建立的功績,封他為烏程侯。漢靈帝死後,董卓獨專朝政,橫行霸道於京城。各州郡都興起義兵,要討伐董卓。孫堅也舉兵響應。荊州刺史王睿又素日待孫堅無禮,孫堅過荊州時順道殺了他。軍至南陽,隊伍發展到幾萬人。南陽太守張諮聽說孫堅軍已到,泰然自若。孫堅以牛、酒向張諮獻禮,張諮次日也回訪酬答孫堅。飲酒正酣暢時,長沙主簿進來對孫堅說:“前有文書傳給南陽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軍用錢糧尚未備足,請將他逮捕交付主簿問個明白。”張諮恐懼,打算離開,但兵士圍立四周不能出走。過了一會兒,長沙主簿又進來告知孫堅:“南陽太守故意拖延義兵,使之不能及時討伐賊寇,請將他逮捕按軍法處置。”於是把張諮拖往軍門外斬首。南陽郡城震驚萬分,義兵的要求都得到了滿足。孫堅兵進魯陽,與袁術相見。袁術上表推薦孫堅為破虜將軍,兼豫州刺史。於是孫堅駐守魯陽城整頓軍隊。當要進軍討伐董卓時,孫堅派長史公仇稱為從事,領兵回州督辦軍糧。孫堅在城東門外裝飾帳幔,設宴給公仇稱餞行,諸將及其下屬都會聚席間。董卓這時派遣步兵、騎兵數萬人來迎擊孫堅,有數十名輕騎兵先到。孫堅正飲酒談笑,命令部隊整頓軍陣,不得妄動。隨後騎兵漸漸地多起來,孫堅才慢慢離座帶領大家入城,於是對身邊人說:“剛才我之所以不立即起身,是怕兵士混亂擁擠,諸位不能進城來。”董卓的軍隊見孫堅的兵士頗為嚴整,於是不敢攻城,就退了兵。孫堅移軍駐紮梁郡東,受到了董卓軍隊的猛烈攻擊,孫堅與幾十個騎兵突圍而去,孫堅經常戴著紅色包頭巾,這時便脫下頭巾令親近將領祖茂戴上。董卓的騎兵爭著追趕祖茂,所以孫堅揀小路逃脫。祖茂被追得走投無路,於是下馬把頭巾放在墳墓間的燒柱上,自己潛伏在草叢中。董卓騎兵望見,便將燒柱包圍了好幾層,等到走近看時,才發現是根柱子,於是離去。孫堅再收集自己的軍隊,在陽人這個地方與董卓軍隊交戰,將董卓軍隊打得大敗,並將其都督華雄等斬首。這時,有人在袁術面前撥弄孫堅的是非,袁術對孫堅起了疑心,便不給他送運軍糧。陽人距魯陽一百多里地,孫堅連夜馳見袁術,他用刀划著地對袁術說:“我所以如此獻身不顧,上為國家討伐逆賊,下為將軍報家門私仇。我孫堅與董卓並無刻骨仇恨,而將軍您卻聽信小人撥弄之言,居然對我起懷疑!”袁術對孫堅頓時恭敬起來,並很不自在,當即調發軍糧。孫堅返回駐地。

  董卓害怕孫堅勇猛激壯,於是派將軍李莈等前來請求孫堅和親,讓孫堅列出要任刺史、郡守的子弟的名單,答允上表任用他們。孫堅說:“董卓大逆不道,蕩覆王室,如今不誅其三族,示眾全國,我死也不瞑目,難道還要與他和親嗎?”再次進兵大谷關,直抵洛陽九十里外之地。董卓立即遷都往西入函谷關,焚燒了洛邑。孫堅於是前進到雒地,修復各座皇陵,將董卓所挖掘的墳墓填充好。完事之後,引軍返回,再次駐紮魯陽。

  初平三年(192),袁術派孫堅出征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鄧一帶迎擊。孫堅擊敗黃祖,追過漢水,於是包圍了襄陽,孫堅單身匹馬登上峴山,被黃祖的軍士用箭射死。孫堅的侄兒孫賁,率領將士投奔袁術,袁術又上表,推薦孫賁為豫州刺史。孫堅有四個兒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權稱帝登基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孫策傳孫策,字伯符。孫堅當初興義兵,孫策領著母親遷往舒縣居住,與周瑜結為好友,招納會聚了很多上流社會人物,江、淮一帶的人都投奔他。孫堅死後,孫策將他歸葬曲阿。自己於是渡江居住在江都。徐州牧陶謙忌恨孫策。孫策的舅父吳景,當時任丹楊太守,孫策於是帶著母親遷居曲阿,與呂範、孫河一起投靠吳景,並依賴吳景召募得數百人。

  興平元年(194),孫策前往跟隨袁術。袁術認識到孫策非同一般之人,便將孫堅的部隊交還孫策。太傅馬日石單執符節安撫關東,在壽春以禮徵召孫策,上表奏請任孫策為懷義校尉,袁術的大將喬蕤、張勳都傾心敬重孫策。袁術常常嘆息說:“如果我袁術有孫郎這樣的兒子,死也瞑目無憾啊!”孫策有個騎兵犯了罪,逃進了袁術的軍營,藏躲在馬廄中,孫策派人前往殺掉他。過後,他又前往袁術處賠禮請罪。袁術說:“兵士叛變,理當共同懲處,有什麼可請罪的呢?”從此軍中更加敬畏孫策。袁術當初答允讓孫策任九江太守,過後改用丹楊人陳紀。後來袁術準備攻打徐州,向廬江太守陸康求派軍糧三萬斛。陸康不給,袁術大怒。孫策以前曾求見過陸康,陸康不見,只讓自己的主簿接待他。孫策因此對陸康懷有恨心。袁術派孫策攻打陸康,對孫策說:“先前我錯用陳紀,常恨我的本意未能兌現。如今你如果能抓獲陸康,廬江就真正屬於你所有了。”孫策攻打陸康,打敗了他,袁術再次任用他過去的下屬劉勳為廬江太守,孫策更為失望。

  起先,劉繇為揚州刺史,州府原來設在壽春。袁術已佔領壽春,劉繇於是渡江以曲阿為州府治所。此時,吳景尚在丹楊,孫策的堂兄孫賁又是丹楊都尉,劉繇到後,把他們都攆走了。吳景、孫賁退居歷陽。劉繇派樊能、於麋東往駐紮橫江津,張英駐紮當利口,以抵禦袁術。袁術任用自己過去的下屬琅王牙人惠衢為揚州刺史,又任用吳景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共同領兵進擊張英等,一連幾年都未能攻克。孫策於是勸說袁術,請他派自己前助吳景等人平定江東。袁術上表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代理殄寇將軍,只給他配備一千多計程車卒及相應的軍需品,戰馬幾十匹,賓客中願意跟隨者幾百人。及至歷陽,孫策的兵眾發展到五、六千人。孫策的母親已先從曲阿遷來歷陽,孫策又將母親遷往阜陵居住,然後渡江轉戰,所向勢若破竹,無人敢與他交鋒,而且軍令很嚴整,百姓們都依附他。孫策為人喜好修飾外表,善於談笑,性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對待他,沒有不盡心盡力的,都願意效死於他。劉繇棄軍自己逃走,各州郡的太守們也都紛紛棄城逃跑。吳郡人嚴白虎等各率有一萬多人,駐紮嚴守各自的地盤。吳景等想先擊破嚴白虎等,然後再到會稽。孫策說:“嚴白虎等盜賊,心無大志,憑此就將其擒獲。”於是率兵渡過浙江,佔據會稽,屠城東冶後,攻破嚴白虎等盜眾。孫策將原有長吏全部更換,自己兼任會稽太守,又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另置廬陵郡,以孫賁弟弟孫輔為廬陵太守,丹楊人朱治為吳郡太守。

  彭城人張昭、廣陵人張郃、秦松、陳端等為謀士。此時袁術擅自稱帝,孫策去信譴責並與他絕交。曹操上表舉薦孫策為討逆將軍,並封爵吳侯。後來袁術死後,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想率領部下投靠孫策,廬江太守劉勳半路截擊,並將他們全部俘虜,收繳了他們所帶的珍寶後返還。孫策聽說後,假意與劉勳結盟為友。劉勳得到袁術的軍隊,此時豫章上繚的宗民有一萬多戶在江東,孫策勸劉勳前往攻取。劉勳出兵後,孫策率領部下輕裝奔襲,一夜間即佔有廬江,劉勳的軍隊全部投降,劉勳只帶著幾百個部下投歸曹操。這時袁紹的勢力正強大起來,而孫策又吞併了江東,曹操已無力東顧,就打算對孫策實行安撫。於是把弟弟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小弟孫匡,又為兒子曹章娶取孫賁的女兒,用禮徵召孫策的弟弟孫權、孫翊,並令揚州刺史嚴象舉薦孫權為秀才。

  建安五年(200),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壘相持,孫策暗中盤算襲擊許昌,迎取漢獻帝,便秘密整頓軍隊、部署將領。還未行動,他就被過去的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所殺害。起先,孫策殺許貢,許貢的小兒子與門客逃亡隱居在長江邊。這次孫策單身匹馬外出,猝然與許貢的門客相遇,門客擊傷了他。孫策傷勢甚重,就請張昭等前來說:“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您們要好好幫助我弟!”又招呼孫權,將印綬交予他,對他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到夜間孫策便死去,時年二十六歲。孫權登基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封孫策的兒子孫紹為吳侯,後改封為上虞侯。孫紹死後,他的兒子孫奉繼承爵位。孫皓為帝時,謠傳孫奉應為皇帝,於是孫皓將其誅殺。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