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1、蘇小露注評.崇文國學經典普及文庫 杜甫:崇文書局,2017-01:第89-91頁
2、奧森書友會編.大美中文課之唐詩千八百首 中.北京:臺海出版社,2018.01:第447頁
3、(唐)杜甫著.杜甫集.太原:三晉出版社,2008.06:第31-32頁
1、蘇小露注評.崇文國學經典普及文庫 杜甫:崇文書局,2017-01:第89-91頁
2、(唐)杜甫著.杜甫集.太原:三晉出版社,2008.06:第31-32頁
3、杜甫著;金聖嘆百年 當前.金聖嘆選批杜詩: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03:第31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