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屋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3
2、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
1、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
2、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98-99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