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鄭駙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屋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樓上
下一篇詩文: 城西陂泛舟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主家的蓮花洞口幽陰清雅,飄著細細的煙霧;當此盛夏季節留我宴飲,坐在琅玕一樣靑翠的竹蓆上。
薄薄的琥珀杯中斟滿濃濃的春酒,碧綠的瑪瑙碗裡盛上寒冷的冰水。
草堂清涼無比,使人誤以為正從江底透過,又好像沿著石磴凌風而上埋入雲端。
自然這秦氏仙樓壓過鄭氏山谷,何況還時時聽到珊珊的雜佩聲響。

註釋
鄭駙馬:指鄭潛曜,為杜甫老友鄭虔的侄子。杜甫還有其他多首與鄭駙馬相酬之作,如《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等。
夏簟(diàn):夏天用的竹蓆。此處喻竹。清:一作“青”。琅玕(láng gān):珊瑚之類的美石。
堂:一作“屋”。麓:一作“底”。
風磴(dèng):指山岩上的石級。霾(mái):同“埋”。
秦樓:指公主。《列仙傳》載,秦公將女兒弄玉嫁給蕭史,每日於樓上吹簫作風聲。一日,有鳳落於其屋,夫婦騎風而去,此用其事以比鄭潛曜。鄭谷:《揚子法言》載,谷口人鄭子真,耕於岩石之下,名動京城。鄭子真,漢成帝時人。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3

2、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首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五載(公元746年),杜甫初來長安之後。朱鶴齡注:“此詩乃天寶四五載歸長安後作。黃鶴以駙馬洞中與鄭氏東亭為一處,誤矣。”

參考資料:

1、韓成武 張志民.杜甫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

2、陳貽焮.杜甫評傳(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98-99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這首詩為遊宴之作,系杜甫在臨晉公主、鄭潛曜附馬之山林中的蓮花洞中所受的款待而讚美之辭。

  首聯點出公主家園中洞內之景,頷聯寫公主家飲器之精美,頸聯寫洞中夏時景色,尾聯用蕭史弄玉典寫飲宴樂事。全詩四聯皆拗,奇景奇事,而以拗律出之,別開生面。

  首聯首句點出公主家園中洞內之景,“細煙霧”,幽深而又陰涼,為拗句。二句“留客夏簟青琅玕”,則為夏天宴客所陳列之竹簟,渾似青青的琅玕,極為涼爽寶貴。也為拗句,以拗救拗。

  因首句為拗句,頷聯承首聯二句之留客。兩句皆寫飲器之精美,句法頗多變化。而其拗處,則在“琥珀薄”三仄聲字,“瑪瑙寒”的“瑙”字應平而仄,則為以拗救拗,成此拗聯。頸聯寫洞中夏時景色,廣闊高深。“過江麓”“霾雲端”極寫其清涼出塵,實為奇景。此聯又為拗對,兩句皆多平聲字,下句三平落腳,尤為突出。

  尾聯用典,《列仙傳》:“秦穆公以女妻蕭史,日於樓上吹簫作鳳凰。鳳止其屋。一旦夫妻皆隨鳳去。”以鄭谷借指鄭潛曜,楊子《法言》:“谷口鄭子真,耕於岩石之下,名震京師。”句意為高樓下臨鄭谷,雜佩珊珊作響,風韻飄然,宛如仙界。飲宴其間,何等樂事。“壓鄭谷”“聲珊珊”三仄三平相對落腳,尤顯拗中聲音之趣。

  此拗體七律雖為杜甫早期之作,四聯皆拗,出手不凡,為一良好的開端。

參考資料:
1、金啟華.論杜甫的拗體七律[J].杜甫研究學刊,1998(01)
展開↧
詩文作者
杜甫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121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