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詩多是緣情之作,在唐人孟棨(qǐ)的《本事詩·情感第一》中,詳細描述了崔護《題都城南莊》的傳奇故事。詩人崔護,進士不第。清明日獨遊城南,來到一處花木掩映的莊院,但見花木叢萃,寂寂無人,扣門久之,有一妙齡女子自門隙窺之,崔護“酒渴求飲”,女子贈以杯水,“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女子不以言對而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舊地重遊,門牆如故,大門緊鎖。崔護失望之餘,題詩於左扉曰: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顯然,元好問這首《楊柳》隱括著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中故事。“楊柳青青溝水流”,在桃紅柳綠的春天,溝邊楊柳青青,溝邊流水汩汩,楊柳傍著野外溝渠而生,自是郊野之景。“鶯兒調舌弄嬌柔”,這裡綠柳成行,柳叢中黃鶯嚦嚦啼轉,好似與詩人相識一般,有意在調轉著它那如簧巧舌、逞弄著美妙嬌柔的歌喉。
在這春天的郊野大自然裡,與詩人似曾相識的何止鶯兒,作為當年故事的見證物桃花,對舊地重遊的昔日題詩客可記得很清楚,“桃花記得題詩客”,“記得”二字仍這首《楊柳》詩的“詩眼”,它把大家從時間的隧道中帶到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幕:一個極偶然的機會,與一位面若桃花的女子相遇,卻又失之交臂。那女子脈脈含情地“斜倚小桃柯佇立”,可時不待人,機不再來,人面桃花不知何處去了,門上題詩又有何用! “斜倚春風笑不休”,是直接從崔護的“桃花依舊笑春風”中脫化而出的,只是情緒、意蘊更顯深沉了。詩人在藉此感嘆世上有多少崔護式的題詩客,連通曉世情的桃花也感到這些人太可笑了,每當年復一年的前來尋找自己那遺落的青春夢想時,不由得“斜倚春風笑不休”了。
元好問這首詩的意蘊與崔護《題都城南莊》完全一樣,只是詩中描寫的主角換了,崔護的詩突現在面前的是一位“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女子,而元好問的《楊柳》讓大家看到的卻是男主角“題詩客”,這樣的變換顯然在表明今日的題詩客已不同於唐代的崔護,他更多地在思考人生,有更多的覺醒與自責,因而在心靈深處也就有了一種更深沉的終生遺恨。
參考資料:
1、錢仲連 等 .元明清詩鑑賞辭典(遼金元明).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2月(2012年7月重印):第74-7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