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陽關詞三首 答李公擇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送趙寺丞寄陳海州
下一篇詩文: 次韻呂梁仲屯田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春光明媚的濟南城,雪後的天色剛剛放晴。騎行到龍山鎮中,頓覺馬蹄輕盈。李太守千萬不要忘記霅溪畔的歌女,她曾不時地唱出令人腸斷的《陽關》歌聲。

註釋
陽關曲:詞牌名。創自王維(依《詞譜》說),由“西出陽關無故人”之句而得名(王維詩作《送元二使安西》,後入樂府,用為送行之歌,反覆誦唱,稱為“陽關三迭”)。單調小令,平韻格。
李公擇:即李常,時任齊州(今濟南)知州。
龍山:濟南郡城東七十里的龍山鎮。
霅(zhá)溪:水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內。
陽關腸斷聲:引用李商隱《贈歌妓二首》之一:“斷腸聲裡唱陽關”。

參考資料:
1、薛玉峰 .蘇東坡詞今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年9月: 40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十二月,蘇軾罷密州任,赴河中(今山西永濟),任祠部員外郎直史館。途中遇大雪,停留濰州(今山東濰坊市)。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元旦,蘇軾再從濰州出發赴任,到達河中後,蘇軾的朋友李常以詩相迎,蘇軾以該詞作答。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392-394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一、二句寫雪後初霽,濟南在望時的心情。將到濟南時,見到大雪之後初次放晴,蘇軾心中豁然開朗,不由讚歎濟南的春光美好。蘇軾剛到濟南城東六十里處的龍山鎮,便感到馬蹄輕快了。這兩句是即景而兼即事,並且透過對周圍環境的描寫以及旅況的敘述,傳達出輕鬆、歡快的心情,而這同即將與友人李常相見是分不開的。“馬足輕”,應是從王維《觀獵》詩“雪盡馬蹄輕”一句變化而來,既關合自己風雪載途的旅況,與前句“雪初晴”相照應,又是借物寫人,體現出人的輕快的心情,所以顯得自然入妙。

  三、四句重提舊事,寫當年湖州歌女送別的深情,並提醒李常不要忘懷。其所以如此著筆,一是因為李常來齊州前,曾任湖州知州,而蘇軾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由杭州赴密州任時,又曾過訪李常於湖州,往事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第二,此處寫歌女(其社會身份是歌妓)送別,與唐、宋時代特殊的文化背景有關。寫歌女臨別時極度傷心(“腸斷聲”),帶有誇張的成分,因而又成為蘇軾、李常二人之間的戲謔之辭。第三,蘇軾借寫湖州歌女傷別,來表達自己的懷友之情。這是一種“請客對主”的寫法,歌女尚且如此,何況蘇軾別後懷思。而且提到湖州歌女,也會勾起李常對舊日會面與交往的聯想,而使友誼的溫馨油然而生。

  全詞,以誇張、引用的寫作手法,記錄了蘇軾要與友人李常重逢時的喜悅之情,和對過去蘇軾、李常二人離別時情景的追思。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392-394
展開↧
詩文作者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3597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