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漢宮春·梅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
下一篇詩文: 寄外舅郭大夫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水邊的梅花是多麼瀟灑,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橫斜著挺出三兩枝。春風也不知道愛惜,任憑雪壓霜欺。燕子無情無意,只因怕冷,輕易地失去她開花的日期。惟有南歸的鴻雁,年年南飛時能看見她的芳姿。
清淺的小溪,如一條白白的絲練,請問那些華麗的堂宇,又如何能趕得上這茅屋疏籬?最令人傷心的是,自從知己朋友離去之後,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絕的歌詩。只有微雲輕輕飄浮,淡淡的月光隱約迷離。面對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潔又都是為了誰?但那高潔的江梅,依舊倚風自笑,並未減淡她的清香,因為風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質,本來就不在乎別知與不知。

註釋
漢宮春:張先此調詠梅,有“透新春訊息”,“漢家宮額塗黃”句,調名來於此。
東君:又名東皇、東帝,傳說中的司春之神。春於方位屬東,故名。
塞雁:邊塞之雁。雁是候鳥,秋季南來,春季北去。
玉堂:指豪家的宅第。
何似:哪裡比得上。
分付他誰:即向誰訴說。
風流:高尚的品格和氣節。

參考資料:

1、李索主編 .宋詞三百首賞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 :215-217 .

2、畢寶魁著 .宋詞三百首譯註評 :遼海出版社 ,1998年 :217-218 .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首《漢宮春》詞的著作權,歷來存有爭議。一說為晁衝之作,一說是李邴作。《梅苑》、《樂府雅詞》、《花菴詞選》及《全壽備祖》等,都將它歸於李邴的名下,後代有不少人沿襲這個說法。《直齋書錄解題》、《苕溪漁隱叢話》等著作,則認為它是晁衝之的作品。該詞的小標題也有異議,有些書籍標記為“梅”,有些書標記為“詠梅”,有些書則沒有小標題。

參考資料:

1、王兆鵬,鬱玉英,郭紅欣著 .宋詞排行榜 :中華書局 ,2012 :247-248

2、王值西選編 殷作炎注音·兒童誦讀經典 宋詩誦讀:注音·註釋·解說: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年

3、綦維整理 ·宋詞畫譜: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

4、(清)上彊村民選編;楊光治評註·今評新注宋詞三百首: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此詞詠梅之孤高與環境冷落而有所寄意。作者選擇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詞,刻畫梅與周圍環境,宛若一幅水墨畫,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給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詞風格疏淡雋永,句格舒緩紆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襯,極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兩句,極寫梅的孤潔瘦淡。芳潔固然堪賞,孤瘦則似須扶持,以下二句就勢寫梅之不得於春神,更為有力:“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風欺。”梅花是凌寒而開,其蕊寒香冷,不僅與蜂蝶無緣,連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輕失花期”。因燕子仲春社日歸來,其時梅的花時已過,故云。一言“東君不愛惜”、再言燕子“無情”,是雙倍的遺憾。“惟是有”一轉,說畢竟還有“南來歸雁,年年長開時”,其詞若自慰,其時無非憾意,從“惟是有”的限制語中不難會出。這幾句,揮灑自如,靈動飛揚,筆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詠梅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寫野“江梅”的風流與冷落。

  過片三句言“清淺小溪如練”,梅枝疏影橫斜,自成風景,雖村野(“茅舍疏籬”),似勝於白玉堂前。“傷心”兩句感嘆“梅妻鶴子”的詩人林逋逝後,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橫斜”之詩竟成絕響。“微雲”三句,以問句的形式,言林逋逝後,即有“微雲淡月”,暗香浮動,也無人能賞,只不過孤芳自賞而已。結尾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將梅之孤高自許的風流標格推向高潮,從而收束全篇,造成餘韻深長。含蓄蘊藉的藝術效果。
展開↧
賞析二 補充糾錯
  詞雖長調,其寄意卻單純,只就梅之品性孤高與環境冷落兩方面反覆寫來,其情自深。

  首句“瀟灑”二字狀梅晶的清高,概盡全篇。“江梅”可見是野梅。又以修竹陪襯寫出。蓋竹之為物有虛心、有勁節,與梅一向被稱為歲寒之友。“向竹梢稀處,橫兩三枝”,極寫梅孤潔瘦淡。芳潔固然堪賞,孤瘦則似須扶持,以下二句就勢寫梅之不得於春神,更為有力:“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風欺。”梅花是凌寒而開,其蕊寒香冷,不僅與蜂蝶無緣,連候燕也似乎叫伯春寒、輕失花期”。因燕子在仲春社日歸來,其時梅的花時已過,故云。一言“東君也不愛惜”、再言燕子“無情”,是雙倍的遺憾。“惟是有”一轉,說畢竟還有“南來歸雁,年年長見開時”,其詞若自慰,其實無非憾意,從叫唯是有”的限制語中不難會出。同一意念,妙在說來富於變化。同時,這幾句詞筆揮灑而思路活潑,蓋“燕雁與梅不相關,而挽入,故見筆力”(《獨醒雜誌》卷四)。

  林逋詠梅名句雲:“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下片則化用以寫在野的“江梅”的風流與冷落。唐人詠梅濤雲:“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兒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因何入得來。”(薛維翰《春女怨》)這是“玉堂”所本。過變三句言“清淺小溪如練”,梅枝疏影橫斜,自成風景,雖在村野(“茅舍疏籬”),似勝於白玉堂前。以問句提唱,緊接又一嘆:“傷心故人去後,冷落新詩。”“故人”即指林逋,此渭“梅妻鶴子”的詩人逝後,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橫斜”之詩竟成絕響。即有“微雲淡月”、暗香浮動,沒有人賞。(“分付他誰?”)不過“孤芳”自賞而已。仍以問意提唱,啟發末二句,言孤芳自賞就孤芳自賞罷:“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這裡“空自倚”三字回應篇首,暗用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句意,將梅擬人化,意味自深。

  此詞風格疏淡雋永。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詞中梅的形象給人以清高拔俗的感覺。為了塑造這樣一個形象,作者選擇了“瀟灑”、“稀”、“清淺”、“冷落”、“微”、 “淡”等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詞,刻畫梅與周圍環境,儼如—幅水墨畫,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與此相應,全詞句格也疏緩紆徐,往往幾句(通常是一韻)才一意,結構上也沒有大的起落,這就造成一種清疏淡永之致,毫無急促寒窘之態了。

  此詞在寫作上其妙處有二:一是化用林逋等前人詩不著痕跡,如鹽人水中,品嚐自知。一是摹形寫神,神形兼備,深得詠物詩之三昧。《苕溪漁隱叢話》、《獨醒雜誌》等書載:作者以此詞獻蔡攸、攸又呈其父蔡京,京頗喜愛,遂授衝之大晟府丞。作者以此詞幹謁,品格不能算高,然措辭委婉含蓄,略無窮餓酸辛之態。

參考資料:

1、周嘯天著 .宋元明清詩詞鑑賞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年 :124-125 .

2、王友勝選注 .唐宋詞選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04年 :296-297 .

展開↧
簡析 補充糾錯
  《漢宮春·瀟灑江梅》是一首詠梅詞,寄託官場失意之感和故人之思。上闋寫梅的姿態、處境;下闋寫玉堂不似茅舍疏籬緣因有梅花欣賞,結尾贊梅潔身自好。全詞表達了對民間的關切、順其自然的心情及人生價值取向;詞人極力頌讚梅的綽約風姿與高潔品格,又悲嘆其處境淒涼,無人賞愛,於摹物寫景中寄託了自己的身世之慨。全詞風格疏淡雋永,句格舒緩紆徐。在寫作上化用林逋等前人詩不著痕跡,如鹽人水中,品嚐自知;摹形寫神,神形兼備,深得詠物詩之三昧。
展開↧
詩文作者
晁衝之
晁衝之

晁衝之(生卒年不詳),宋代江西派詩人,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濟州鉅野(今山東菏澤市鉅野縣)人。晁氏是北宋名門、文學世家。晁衝之的堂兄晁補之、晁說之、晁禎之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早年師從陳師道。紹聖(1094~1097)初,黨爭劇烈,兄弟輩多人遭謫貶放逐,他便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隱居,自號具茨。十多年後回到汴京,當權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終生不戀功名,授承務郎。他同呂本中為知交,來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齋讀書志》的作者。

23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