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意難忘·山家
下一篇詩文: 漢宮春·梅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天上的碧桃和著甘露種植,日邊的紅杏倚著彩雲栽培。
木芙蓉生長在這秋天的江畔,從不抱怨東風不讓她及時開放。

註釋
永崇:指長安永崇坊。
高侍郎:指當時的禮部侍郎高湜。
天上:指皇帝、朝廷。
碧桃:傳說中仙界有碧桃。
和:帶著,沾染著。
倚雲:靠著雲。形容極高。
芙蓉:落葉灌木。花供觀賞。也叫木芙蓉。

參考資料:
1、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823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此詩是一首晉謁之作。高侍郎當指禮部侍郎高湜。鹹通十二年(871年),高湜以中書舍人權知貢舉,旋拜禮部侍郎。此詩當作於是時。

參考資料:

1、張國舉 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823

2、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14-1315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此詩前兩句比喻別人考中進士並表達羨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借皇家權貴雨露之恩者的不滿;後兩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進取態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賞識的意思。全詩運用比體,寄興深微。

  此詩一開始就用“天上碧桃”、“日邊紅杏”來作比擬。“天上”、“日邊”,象徵著得第者“一登龍門則身價十倍”,地位不尋常:“和露種”、“倚雲栽”比喻他們有所憑恃,特承恩寵:“碧桃”、“紅杏”,鮮花盛開,意味著他們春風得意、前程似錦。這兩句不但用詞富麗堂皇,而且對仗整飭精工,正與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雲的非凡氣象悉稱。

  《鏡花緣》第八十回寫打燈謎,有一條花名謎的謎面就借用了這一聯現成詩句。謎底是“凌霄花”。非常切貼。“天上碧桃”、“日邊紅杏”所以非凡,不就在於其所處地勢“凌霄”嗎?這裡可以體會到詩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唐代科舉慣例,舉子考試之前,先得自投門路,向達官貴人“投卷”(呈獻詩文)以求薦舉,否則沒有被錄取的希望。這種所謂推薦、選拔相結合的辦法後來弊端大啟,晚唐尤甚。高蟾下第,自慨“陽春發處無根蒂”,可見當時靠人事“關係”成名者大有人在。這正是“碧桃”在天,“紅杏”近日,方得“和露”“倚雲”之勢,不是僻居於秋江之上無依無靠的“芙蓉”所能比擬的。

  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顯然是作者自比。作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連類生髮出來的。雖然彼此同屬名花,但“天上”、“日邊”與“秋江”之上,所處地位極為懸殊。這種對照,與左思《詠史八首》名句“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類似,寄託貴賤之不同乃是“地勢使之然”。這裡還有一層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風神標格,與春風桃杏美在顏色妖豔不同。《唐才子傳》稱“蟾本寒士,……性倜儻離群,稍尚氣節。人與千金無故,即身死不受”,又說“其胸次磊塊”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調與作者的人品是統一的。

  末句“不向東風怨未開”,話裡帶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時候(正值東風),卻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與“陽春發處無根蒂,憑仗東風次第吹”同樣“怨而切”,只不過此詩全用比體,寄興深微。

  詩人向“大人物”上書,不卑不亢,毫無脅肩諂笑的媚態,這在封建時代,是較為難得的。說“未開”而非“不開”,這是因為芙蓉開花要等到秋高氣爽的時候。這裡似乎表現出作者對自己才具的自信。

參考資料:
1、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14-1315
展開↧
簡析 補充糾錯
  《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是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前兩句比喻別人考中進士並表達羨慕之意,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借皇家權貴雨露之恩者的不滿;後兩句比喻詩人的自信和進取態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賞識的意思。全詩運用比體,寄興深微,耐人尋味。
展開↧
詩文作者
高蟾
高蟾

高蟾,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郡望渤海(今河北滄州一帶)人。出身寒素,累舉不第。僖宗乾符三年(876)登進士第,昭宗乾寧中官至御史中丞。與鄭谷友善。生平散見《新唐書·藝文志四》、《唐詩紀事》卷六一、《唐才子傳》卷九。孫光憲謂其“詩思雖清,務為奇險,意疏理寡”(《北夢瑣言》卷七)。辛文房則謂其詩“氣勢雄偉,態度諧遠,如狂風猛雨之來,物物竦動,深造理窟”(《唐才子傳》卷九)。

32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