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1、吳大奎 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 :210-213
2、彭重光 龔克昌.白居易及其作品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3-125
1、彭重光 龔克昌.白居易及其作品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3-125
2、趙慶培 張燕瑾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96-898
1、吳大奎 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 :210-213
2、趙慶培 張燕瑾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96-898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