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滄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勾踐滅吳
下一篇詩文: 朝三暮四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滄浪的水清澈時可以用來洗滌冠纓;
滄浪的水渾濁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洗腳。

註釋
濯:洗。
纓:用線或繩等做的裝飾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滄浪歌》是一首清新而悠揚的短歌,歌者名漁夫,一位沒名字考證的隱者。在《楚詞·漁夫》可以看到作為亂世智者的打魚人和屈原的那次對白。漁夫對屈原的勸導蘊含者一位哲人和一位詩人的深層的理解及同情,這是基於心靈默契之上的對立和轉向,漁人的宛爾而笑意味情長,擊槳遠去那滄浪之歌依然餘音嫋嫋。後人將其譜成古琴曲,名為《滄浪歌》。並引用了其裡面的內容。

  屈原認為“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而滄浪歌卻說:“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是“蓮出汙泥而不染”的另一種說法,就是說白者自白是不會被玷汙的,(屈原)你沒必要以死來表示自己的清白高潔,(既然你無力改變“舉世皆濁”的世態)你應該豁然地面對這種世態。

  滄浪歌早在春秋時期已經傳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在楚地流傳久遠的《孺子歌》不是屈原首創,也不是“漁父”首創。屈原滄浪遇漁父 古時,漢江有一支流流經沔陽,名曰滄浪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流放之時,遊經滄浪水,在張溝處遇漁父問渡,頗為傷感,漁父唱了一首《滄浪歌》啟發屈原如何面對現實,傳為歷史佳話。

  滄浪歌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目前在當代文學作品中,有兩部長篇小說傳承了滄浪歌的哲學理蘊,一部是竺葛卓靈的網路長篇小說《滄浪歌》,一部是作家閻真的官場小說《滄浪之水》,是滄浪歌在當代生活中的新唱。
展開↧
簡析 補充糾錯
  《滄浪歌》是一首清新而悠揚的短歌。《孟子·離婁》中記載孔子曾聽到孩童唱這首歌,並非特指某一江河。而在《楚詞·漁夫》可以裡看到作為亂世智者的打漁人和屈原的那次對白。漁夫對屈原的勸導蘊含著一位哲人對詩人屈原深層的理解及同情,這是基於心靈默契之上的對立和轉向。

  從全詩總體觀之,可以發現其構成了一種對比和呼應。一方面,它表達了對清明世事的嚮往和追求;另一方面亦展現了面對世事紛擾時的從容和淡定。詩中既有對理想社會的渴望、對理想人格的追求;也展示出在紛擾世事中,能夠找到妥帖方式應對,以保有自己清白尊嚴的智慧和勇氣。
展開↧
詩文作者
佚名
佚名
亦稱無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於古代或民間、不知由誰創作的文學、音樂作品會以佚名為作者名稱。

2101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