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慈湖夾阻風五首

哲理詩 人生

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神宗皇帝輓詞三首
下一篇詩文: 慈湖夾阻風五首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① 慈湖夾在當塗境,紹聖元年(公元1094)南行過此時作。
② 捍索,船桅兩旁的索。
③ 菅(音jiān)、蒯(音kuǎi),草繩,用以編纜的。
④ 並,傍。
⑤ 巉巖,山石險峻。這裡借喻人生道路上的難行。
展開↧
簡析 補充糾錯
  蘇軾臥看落月橫千丈,起喚清風過半帆。且並水村欹側過,人間何處不峨巖!慈湖夾--在今安徽當塗縣北。阻風--乘船為風浪所阻。起喚清風--有經驗的老船工,在審察風勢將轉時,往往長嘯呼喚,使人感到風轉是由呼喚而來。並--此處作"傍"解。欹(qī)側--歪斜,不平穩。前兩句說,躺在船上,看到天邊月落的地方雲橫千丈,啊,天將破曉了,老船工急急爬起來,呼喚得半帆清風,加緊開船。三四句說,暫且傍著臨江的小村,傾斜搖盪地駛過險段,這當然有一定的風險,但是,人世間又有何處不是峭壁危巖呢!

  小詩寓哲理於形象之中,藉助日常景物表現作者直面現實,不避艱險,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
展開↧
詩文作者
蘇軾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3597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