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三公孫丑上·第五節

第五節原文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五節譯文
  孟子說:“尊重賢才使用能幹的人,英俊豪傑在位,那麼天下計程車子們都會喜悅,就會願意在這樣的朝廷裡供職;在市場上,出租房屋而不徵稅,有法而不針對房屋,那麼天下的商人們都會喜悅,從而願意將貨物屯藏在這樣的市場;在關卡上,僅是查問而不徵稅,那麼天下的旅客們都會喜悅,從而願意出入於這樣的道路;從事農業的人,只須助耕井田制中的公田而不課以租稅,那麼天下的農民們都會喜悅,從而願意耕種這樣的土地;人們居住的地方,沒有勞役稅和額外的地稅,那麼天下的人都會高興,願意來做那裡的百姓了。如果能做到這五點,那麼鄰國的人民,就會象對父母一樣敬仰。而率領兒女們,攻打父母親,自有人類以來,是沒有人會這樣做的。就這樣,就會無敵於天下。天下無敵的人,是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員,若是還不能稱王行王道,那是沒有的事。”

註釋
1.廛:(chan蟬)《周禮·廛人》注:“廛,民居區域之稱。”《禮記·王制》:“市,廛而不稅。”《孟子·滕文公上》:“願受一廛而為氓。”《說文》:“廛,二畝半一家之居也。”本義為古代城市平民一戶人家所居的房地,這裡用為交易市場的房屋之意。
2.譏:《周禮·宮正》:“幾(譏)其出入。”《禮記·王制》:“關執禁以譏。”《管子·國準》:“好譏而不亂,亟變而不變,時至則為,過則去。”《孟子·梁惠王下》:“關譏而不徵。”《廣雅》:“譏,問也。”這裡用為查問之意。
3.裡:古代一種居民組織,先秦時期以二十五家為裡。《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裡。”《尚書大傳》:“八家為鄰,三鄰為朋,三朋為裡。”《管子·度地》:“百家為裡。”《管子·小匡》:“擇其賢民,使為里君。”《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一里八十戶。”《論語·譔考文》:“古者七十二家為裡。”《韓詩外傳》:“廣三百步、長三百步為一里。”這裡用為一區域地方之意。
4.布:《左傳·昭公十六年》:“敢私布之。”《國語·魯語上》:“布幣行禮。”《禮記·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山海經·海內經》:“禹鯀是始布土。”這裡用為分佈、分散之意。
5.氓:《詩·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管子·八觀》:“氓家無積而衣服修。”《戰國策·秦策》:“而不憂民氓。”《孟子·滕文公上》:“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願受一廛而為氓。”《淮南子·脩務》:“以寬民氓。”《說文》:“氓,民也。”古代稱外來的百姓為氓,這裡用為百姓之意。
6.天吏: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員之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