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漢時造出了“透光”的青銅鏡,乍看它與一般銅鏡無區別,但將鏡面對著太陽,反射光照在螢幕上,鏡背面的花紋字跡會非常清晰地顯示出來,彷彿光線從鏡背反射出來的一樣。這充分表明古代匠師的獨創精神與精湛技藝。
為何銅鏡能夠“透光”呢?從科學家沉括開始,900多年來許多中外學者一直試圖解開這個謎,但是直到近20年,才由我國科技工作者解開。
原來銅鏡在有銘文和圖案處非常厚,無銘文處比較薄。因為厚薄不均勻,造成銅鏡產生鑄造應力,並且在磨鏡時發生彈性變形,造成厚處曲率小,薄處曲率大。因差異十分小,僅幾微米,肉眼根本沒有辦法察覺。曲率的差異與紋飾相對應,當光線照射到鏡面時,曲率較大的地方反射光比較分散,投影就較暗;曲率較小的地方反射光比較集中,投影就比較亮。。所以,我們能從反射影象中看到有較亮的字跡花紋顯現出來。這些是鏡背面的影象,表面看來銅鏡好象真的能“透光”似的。這就是銅鏡“透光”的深奧秘密。掌握了這個奧秘,就能仿製出“透光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