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泥鰍生活的小河或是水溝裡,水面上常常會冒出許多氣泡。假如把許多的泥鰍放在水桶裡去,時間稍久以後。它就會在狹小的水桶中上下翻滾,同一時間也會吐出許多的氣泡。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泥鰍是一種體形扁而且長的魚,它平時同其它的魚類是一樣的,同樣是用鰓進行呼吸的。但是,每當水中的氧氣不足夠時,假如仍然是用鰓來呼吸,就無法滿足生活中的需要,此時,它能衝出水然後由口直接吸進空氣,並暫時用腸子作為呼吸的器官,用它來代替鰓從而進行呼吸。
說來有些奇怪,魚怎么能夠用腸子呼吸呢?因為,泥鰍的腸子,並不像一般魚的腸子那樣在肚子中繞來繞去的,纏上10圈或8圈;它的腸子是將食道與肛門連線在一起的,成為一條直管,並且薄得像腸衣一樣透明,上面滿是毛細血管。這一條又細又短的腸子,既有消化食物的功能,也起頂替鰓從而進行呼吸的一種作用。
每當泥鰍感到水中缺氧的時候,就會不停地把嘴冒出水面來,狠狠地嚥下一口空氣,之後,馬上鑽到水底。空氣被吞到腸子中之後,腸壁上的血管就吸取了空氣中的氧氣,餘下的氣體與血液中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氣,就像“放屁”一樣從肛門排入水裡。此時,水面上就會冒出許多的氣泡。水中的氧氣越少,泥鰍呼吸空氣的次數也就越多,要不然就活不下去了,根據計算,在無氧的水裡,它們每個小時需要到水面上吞取空氣達70次,以便維持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