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會有“逆向倒淌”的河?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自西向東按三級階梯狀分佈:第一級階梯是“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第二級階梯是我國中部地區的盆地與高原;第三級階梯是東部地區低矮的丘陵和平原。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國的河流一般都是自西向東最後注入太平洋。


不過有一條河流,它不是自西向東流向太平洋,而是自東向西逆向流動。人們稱這條河流為“倒淌河”。這條河處在我國青海湖的東南部。它長50多千米左右,起源於青海日月山中,流入青海湖。這河自古以來就有眾多的傳說:有的人說這是西海龍王的一根倒須變成的,有的人說這條河是文成公主在去西藏時,路經這裡,感動了這裡的河神,河水迫於倒流,注入青海湖了。


地質專家對這條河進行了反覆的研究後,認為青海湖最早的時候是一個淡水湖,歷史上曾經有幾十條河注入其中。青海湖的東部地勢比較低,湖水曾順著地勢流入古黃河中。地質專家在日月山東側發現了這條古河道的痕跡。


13萬年前,這裡曾經發生了巨大的地殼運動,高聳的日月山在青海湖東部平地拔起,將青海湖東部古黃河的故道阻塞,迫使西部的地勢大幅度下沉。從此,青海湖成為一個內陸鹹水湖,原來青海湖運輸湖水的古河道(自西向東流動),就形成了一個本末倒置,由流出湖水變成為向青海湖流入河水的“倒淌河”(自東向西流動)。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