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庇能(今檳榔嶼,在馬來西亞北部)召集黃興、趙聲、胡漢民和海外與東南各省的代表舉行秘密會議,會議決定召集同盟會精英,在廣州發難,從而部署一次規模宏大的武裝起義。會議結束後孫中山親自到華僑中募捐,並且派人到日本購買武器。1911年1月,黃興與趙聲在香港成立起義領導機關“統籌部”,以黃興和趙聲為正副部長並負責領導起義,除了分派革命黨人前往長江流域聯絡革命團體響應外,並著手在廣州設立辦事、聯絡、藏軍械以及制炸藥的秘密據點30多處。並且發動廣州新軍、防營、巡警及番禹、南海與惠州等地會黨參加起義。他們全以同盟會會員為骨幹,從而組織成一支800人的敢死隊,並計劃分10路向廣州進攻。原訂4月13日起義,由於同盟會員溫生才8日單獨行動,槍殺廣州將軍孚琦,省城戒嚴,起義沒能如期發動。
4月23日黃興由香港潛入廣州後,建立了起義指揮部,並且決定在4月27日起義。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林時爽、方聲洞、林覺民、朱執信等敢死隊120餘人,攻入兩廣總督衙門,當時總督張鳴歧已經逃路,黃興於是率眾焚燒督署後衝殺出來,並與水師提督李準的衛隊發生十分激烈的巷戰,右手斷兩指依然堅持指揮,最終只剩下1人避入一家小店,改裝出城。
一夜之間殺死擊傷清兵很多,但因為未廣泛發動群眾,加上陳炯明以及姚雨平起義發動後沒有率所部響應,從而導致黃興的隊伍陷於孤軍作戰而多數戰死。這當中著名者有林時爽、林覺民、方聲洞、喻培倫等。事後,由善堂殮收烈士遺骸,共得七十二具,把它們合葬在廣州城外東北郊紅花崗,後來又改名黃花崗,於是亦稱“黃花崗之役”或者黃花崗起義。
熱門工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