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民間,人若死後,活著的人往往要為他們撰寫墓誌銘,刻在石頭上面,置放在死者的墓裡。文中記述死者的一生事蹟,來表達生者對死者的讚揚、悼念或者安慰。但是,在埋葬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中山陵,竟然沒有一塊墓誌銘,真是令人納悶。
中山陵位於南京風光旖旎的紫金山麓地區,莊重且雄渾。陵墓竣工以後,孫中山先生的治喪事務所倒真的是有過樹立墓誌銘的安排。但是孫中山先生可是中華民國的國父,特別受國民的敬仰,給他撰寫墓誌銘並不是隨便哪一個人都能的。孫中山先生治喪事務所於是考慮再三,便決定請章太炎來負責撰寫。章太炎的確是一位很理想的人選,他不只和孫中山先生交情很密切,並且很有學問。章太炎接到邀請信之後,懷著對這位偉大革命家的無限敬仰之情,寫下了那文筆凝練、古樸典雅的《祭孫公文》。
可是,當把這篇《祭孫公文》送到蔣介石手中時,卻被拒絕使用。只因蔣介石對章太炎極度痛恨,章太炎曾經斥責蔣介石“於性陰鷙,反顏最速”,蔣介石的革命不是真正真的革命,卻是在革中華民國的命。這種情況是中山先生治喪事務所萬萬沒有想到的。
這樣,《祭孫公文》也沒有用,後來也就沒有再請其它人撰寫。所以中山陵沒有墓誌銘。到後來,只要是到中山陵瞻仰的人都感到十分失望,這的確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