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圓圈並不陌生吧,可你知道用圓圈可以幫助我們迅速解題嗎?我們先看下面這道例子:棋類比賽之前,班長便統計會下象棋與圍棋的人數。統計會下象棋的人數時便有14個人舉手,統計會下圍棋的人數時便有11個人舉手。再後來班長髮現,會下象棋與圍棋的人數總共有19人。按照原來的統計應該有14+11=25人,怎麼會少了6個人呢?這是由於有的同學不僅會下圍棋而且會下象棋,他們連舉了兩次手,因此產生了原來統計人數多的這種錯覺。上面講了這麼多,其實若用畫圓圈的方法以表示這道題可方便多了。我們拿圓圈A來表示能下象棋的人數(14人),用圓圈B來表示能下圍棋的人數(11人),將兩圓相交的部分畫成陰影,表示不僅會下象棋而且會下圍棋的人數。
很容易看出,若我們簡單地把14和11相加,則陰影部分包含的人數便加了兩次,因此比原來統計發現的能下象棋、圍棋的人數多出(14+11)-19=6人,這6人便是陰影部分的人數,將6填進陰影處。能看出只能下象棋而不會下圍棋的人數是14-6=8人,只能下圍棋不能下象棋的人數是11-6=5人。
下面,我們便用圓圈解一道題。
五年級一班共有42名學生,有14名參加美術課外活動小組,有12名參加了音樂課外小組,這兩種課外活動小組都未參加的有22名,問這兩個課外小組他們都參加的有多少人?
我們先畫出兩個相交的圓圈A與B,將A表示參加美術課外小組的人數,將B表示參加音樂課外小組的人數。明顯這個兩圓圈沒包括兩種課外小組都未參加的同學。我們在這兩個圓圈的外面畫一個方框來代表全班人數,則方框內、兩圈以外的陰影部分便表示兩種課外小組都未參加的人數,依據題意,這部分有22人。
拿x代表兩個課外小組全都參加的人數,則只參加美術小組未參加音樂小組的人數為14-x,只參加音樂小組未參加美術小組的人數為12-x。所以列出方程(14-x)+x+(12-x)+22=42,解為x=6,共有6個人參加了兩種課外小組。
用畫圓圈的辦法解題難道不是很方便嗎?
它在集合論中叫做“韋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