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為什麼會有大氣圈?

在地球周圍包圍著一層厚厚的被子大氣,人們就生活在大氣的底部,這層看不見、摸不著的大氣圈,有著許許多多有意思的現象,它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大氣的成分非常複雜,除許多氧氣和氮氣外,還存在氫、二氧化碳、氦、氖、氬、氪、氙、臭氧等許多氣體。氮氣和氧氣各佔了空氣總容積的78.09%和20.95%,其它氣體總和還小於總容積的1%。在大氣層中存在著相當數量的水和許多塵埃雜質,是形成雲、雨、霧、雪的重要物質。

在大氣圈雖然看不見空氣,但質量非常大。根據專家估算,在地球周圍大約有5000多億噸重的空氣。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假如不存在人體向內向外的壓力,就會被壓得粉身碎骨。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大氣質量的十分之九集中在離地面16千米內的大氣層裡。離地球表面越高,空氣就越薄弱。

地球大氣圈厚度大約會有二三千千米。由於不同高度的大氣特性不一樣,氣象學家把大氣劃分許多個層次。

距離地球表面最近的一層是對流層。中緯度地區的平均厚度是10~12千米,赤道地區是16~18千米,兩極地區平均厚度10千米。對流層最主要特點為氣溫隨高度升高而降低,距地球表面愈遠溫度愈低。在對流層內空氣有非常強的垂直和水平對流運動,因此引起了三態變化,發生了一系列物理變化,風、霜、雨、雪、雲、霧、冰、雹等變化無常的天氣現象,一切都發生在對流層裡。

對流層往上一直到50千米的高空為平流層,在這裡空氣稀薄,水汽和塵埃稀少,氣流主要以水平運動為主,而且相當平穩,所以非常適宜于飛機飛行。

平流層再往上一直到85千米高空是中間層。這一層氣溫隨高度升高從而降低,最高處大約可到-90℃。中間層的頂部存在著少量水分,有時還會看見銀白色的夜光雲。

從85千米升到500千米為熱層或暖層。它的特點是溫度伴隨高度升高而升高,距地面400千米的空中,溫度可達3000~4000℃。在這一層裡的氧、氮原子處於電離狀態,因此又被命名電離層。來自某處地點的無線電波,經過電離層的反射,才可以傳到世界各個地方。

熱層以上是大氣的外層。下限大約在800~1000千米,上限伸展到3000千米,這裡是大氣和星際空間過渡地帶。由於這一層的空氣非常薄弱,溫度很高,一些高速運動空氣分子和原子拼命擺脫引力的束縛,逃到宇宙太空中,所以,這層稱為散逸層。

補充糾錯